古人認為風水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和自然可以和諧相處。風水是中國傳統建筑的靈魂,當一個城市風水好的時候,就會用一個詞來概括——人杰地靈。 溫州是山如北斗,城似鎖。新疆的城市是邱處機建的,溫州也很厲害,溫州是中國風水第一人的所在地,第一個寫葬書的郭璞建的。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恒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溫州是中國風水第一人的所在地,第一個寫葬書的郭璞建的,在晉朝的時候他流難到溫州,受溫州當地邀請來建了一個州府,他是根據溫州的地理地貌,一般都是面北朝南,我們一般做房間也是,南面陽光能射進來,溫州有甌江,有楠溪江。他在建的時候不光是考慮到風水,還考慮到地質的實際情況,因為溫州的北岸的土是比較松軟的,受沙石的沖刷,地基不穩,所以他把整個城市建到南面。 溫州這個城市實際上是坐南面北的一個城市,但是他根據溫州周邊所有的山勢山形設計了溫州城,周邊的山勢山形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形狀。溫州市為了紀念他,其中有一個山腳西公山,后來改成郭公山。這是有據可查的。 現在溫州市區還有郭浦的雕塑。他不但修了這個城池,還建了64個泉、5個水塘,5色5水來調整這個城市的結構。溫州是相對封閉的,環山而建的,說這樣做不單可以有好的風水,還能避免戰禍。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曾親自設計規劃城市的營建,比如伍子胥主持闔閭城(蘇州)的選址與規劃布局;劉秉忠規劃過元大都;劉伯溫堪輿過南京城等等,這些都是第一等的首都的堪輿,其他一般城市的堪輿,風水師的身影就更多了,比如郭璞就曾為溫州城做過堪輿。 郭璞 我國東晉時代的學者、文學家,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他在《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規劃修建溫州郡城時,恰巧郭璞客寓溫州,由于他精通風水,所以郡守請他堪輿卜城。 按風水原理,溫州郡應建在甌江北岸,坐北朝南。郭璞經過對南北兩岸的土壤取樣比較,發現北岸的土輕,南岸的土重; 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瞭望后對大家說:西郭四山的華蓋、松臺,海壇,像北斗星的“斗魁”,遠處的積谷,翠微、仁王三山則像“斗柄”,這里綿延的群山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樣,如果城繞山外,會立即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之災。 如果城建于山內,則兵寇不入,可保長治久安。因此,城池應該建于山內為好。 根據郭璞的建議,最終溫州城建于甌江南岸。 郭璞又進行了城內建設的細節考慮,比如他設計在城內開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決城內人民的用水。 還在城內開五個水潭,各潭與河通,考慮到如果發生戰爭,城池被包圍,在斷水的情況下,城內五水(象征五行)足以應付。 后來北宋的方臘起義,曾圍困溫州四十多天,始終不能破城,只得撤軍。 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冦屢屢侵犯我沿海各地,攻陷城池無數,溫州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始終未能攻入城內,只好在鄉間到處搶劫虜掠。 除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郭璞斗城的設計,具有科學的預見性,恐怕也有很大功勞。 郭璞的風水設計構思巧妙,通過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和五行等的安排,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不愧為人居與生態環境協調的堪輿佳作。 在改革開放年代,溫州一不是曾經的租界、二不是特區,但溫州人有經濟頭腦,敢為天下先,敢想敢干,白手起家,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成了中國富翁人數最多最集中的地區。溫州人成功除了與他們的膽識、智慧、冒險精神外,也可能跟他們的風水有關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