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頤(1840-1896),初名潤,字小樓,后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熏,均是名聲顯赫的畫家。任伯年的繪畫發軔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 任頤 支遁愛馬圖 上博藏 此圖右側畫一叢芭蕉,支遁扶杖佇立其下,觀賞駿馬。馬則揚蹄,作昂首回禮狀。其畫法出自任薰一派,遠追陳洪綬的筆調。 此圖以東晉名僧支遁愛馬為題材。支遁字道林,世稱支公,陳留(今河南開封以南)人。本姓闕氏,二十五歲出家為僧,與謝安、王羲之等交游,善談玄理,著有《即色游玄論》,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 。相傳他善草隸,尤好畜馬匹,人或謂“此非道人所宜”,而支遁卻回答:“貧道愛其神駿。”自此支遁愛馬被傳為佳話。 而馬的筆法,又參以任熊、徐渭長的筆致。二者結合,生動自然,這是任頤繪畫的高妙所在。畫上自署:“銘常仁五兄大人雅屬,即請正之。光緒丙子新秋,伯年任頤寫于海上客齊。”鈐“任頤印信長壽”白文印。是他三十七歲所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