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圖》(紙雕) 程連仲 目前,西方藝術完全突破了傳統的寫實主義,中國“天人合一”的創作理念也已經融入全球化的審美理念之中,成為人類審美的精華內涵,在現代藝術創作中被廣泛應用。作為藝術家,程連仲是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海南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他。 海南日報記者:如何在具體的藝術審美層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 程連仲:我認為“天和人”各有兩重意思。首先,我來表述一下“天”的兩重涵義。第一重是從物質層面著眼的,指的是天然形成的物質材料、如木材、石頭、玉石、竹子、樹根、泥土、骨、牙、頭 發、蠶絲等等。這些天然材料,在中國的傳統藝術品的制作過程中被廣泛地使用,因而出現了中國的木雕、石雕、根雕、 玉雕、牙雕、發銹、刺繡不下百種傳統藝術門類。蘋果手機維修 我們拿根雕來說。在創作中,一位雕刻師在千奇百怪的樹根中選出一件材料時,會對這根天然材料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看看其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是否和儲存在腦際中的某種形象相似,比如人、動物、山水、果實等。如果發現形體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恰好和某種動物或人形相似的話,會順應“天意”, 把這部分完好地保留下來,不再動刀“亂為”;而會把不符合“天意”的材料,加以精心雕刻,使其服從整體完全符合 “天意”的主題形象,從而把“天”和“人”完美的結合在—起,形成一件極巧、極絕的根雕品。 “天”的第二重含意是什么呢?是指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偶然出現的非人工控制的藝術效果,被藝術家保留在作品之中,甚至被當作一種方法加以運用,形成一種獨有的風格。舉例來說,中國的水墨畫,由于使用的宣紙遇到水和墨之后會有很強烈的潤散效果,這種潤散的發展是無法控制的,但這種自然潤散有時會出現豐富的層次,變化無窮,所謂墨分五色的藝術效果。 中國藝術家就把這種“天然”效果引入了創作之中,被稱作“潑墨”畫法。中國著名的水墨畫家張大千,到了晚年就是把這種方法發揮到極至的高手。他不但有大潑墨作品,而且還使用了大潑彩的畫法從而使色彩更強烈、更豐富,成功突破了自己原有的風格,使作品跟上了時代,大放異彩,受到世人的贊譽。 - END -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 黃雅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