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到底能不能徹底治愈? 精選作者:梗兒君來源:斑斕麓心理 ▽在咨詢室中接觸了很多患有強迫的孩子,給我最深的一個感覺就是它其實源于家長的明令禁止。 很多強迫癥的孩子一定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原因,媽媽要求孩子寫字工整,稍有不滿,擦掉或撕掉整張紙重新來過。 爸爸要求孩子堅決不能玩游戲,哪怕是有玩游戲的想法,也要一陣暴怒,看到孩子玩游戲,更是會招來一頓毒打。 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很多家庭成了強迫癥的溫潤土壤,讓他們的強迫之苗越長越盛。 這對父母帶孩子找到我們之前,已經(jīng)去很多醫(yī)院檢查過。之所以愿意接受我們的咨詢幫助,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藥治療影響他的智力發(fā)展,想聽聽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yī)生在問題改善的不同。 其實,心理咨詢師會認為強迫癥其實可以解釋為是咨客身上的一種特點、不是病,這是因為我們?nèi)魏我粋€人經(jīng)歷了他的遭遇,或像他一樣的思考問題,都可能會走到強迫的癥狀,只有或早或晚的不同而已。 所以重點是要讓咨客看到這些,以及如何減少自己問題化的對待方式。 比如,通常癥狀變得不可收拾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咨客內(nèi)心的急切,它想要立馬趕走癥狀,這種急迫感,這種不允許問題存在的態(tài)度和方式會讓癥狀愈演愈烈,知道了這點,我們就應該做到允許,允許問題的暫時存在。 二是因為咨客內(nèi)心的對抗特質(zhì),它會把癥狀當成洪水猛獸,竭力想要打敗它、趕路它。在此必須要強調(diào)的是,這也是加重問題的原因之一。 強迫情緒是因為你反復的對抗,強迫自己不能表現(xiàn)出這些癥狀,結果便放下手中所有的事來專門對抗解決它。 而心理學經(jīng)常講,所有的關注都是強化,所有的禁止都是加強。可想而知你的癥狀非但不會減弱,反而更加的明顯了,就是這個道理。 舉個例子,當你你媽禁止你玩游戲時,你是不是腦子里想玩游戲的欲望越來越強,甚至于滿腦子想的全是游戲的事。 所以,知道了這樣的原理,我們就應該重點的強調(diào)什么是我們應該做之事,把不應該做的淪為背景,把前景聚焦在當為的事情上。 什么是當為之事呢?我們可以把自己設想成為在強迫想法出現(xiàn)之前的自己,這時的你在做什么,這些事便是你應該堅持的當為之事,也只有這樣,癥狀才能被正向行為替代。 只要堅持,一定能改善好所謂的癥狀問題。重要的是在態(tài)度上要,隨遇而安,調(diào)適好自己的期望值,慢慢按照我們的引導,領悟與學會看到改善的方向和資源在哪里? 強迫癥定能治愈。 接下來,我想重點強調(diào)一下,強迫癥形成的家庭問題。 很多經(jīng)常看美劇的人,都不會忘記兩個經(jīng)典的女性形象:《絕望主婦》中的布芮和《老友記》中的莫妮卡。 前者要求一切細節(jié)盡善盡美,從老公、孩子到家中花園,無一不在她的控制中。后者則是個清潔狂,男朋友一時心動,想給她個驚喜,將家里里里外外都整理了一遍,最后發(fā)現(xiàn)每樣東西放不回原來的完美位置,嚇得不知所措。而追求完美的莫妮卡更是屢屢與馬虎的同事產(chǎn)生不和。 電視劇源于生活,這種強迫型人格的人群在社會之中并不少見。由于強迫行為主要從青少年期就開始表現(xiàn),因此除了成人,青少年強迫癥患者也日益在增加。有專家認為,造成強迫行為的根源,主要還在于家庭嚴格的教育環(huán)境。 我最近遇到一位苦惱的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病,原因是孩子做作業(yè)的速度總是很慢。最后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孩子寫字要求得像印刷體。上距邊線多少、下距邊線多少,都有非常死板的規(guī)定,如果一不小心某個字寫大了,整個一頁紙就要擦掉重新寫過。 害怕犯錯的孩子往往就會發(fā)展成為強迫癥。 因為強迫意味著對不自由的反抗,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與父母提出的要求之間的不可調(diào)和。 父母告訴他,你必須永遠正確、不犯錯、有條不紊,然而做不到這些時人就奔著這個方向去了。 其實,規(guī)則對強迫的內(nèi)心還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預兆式的恐懼和行為后的自責。這兩者非常矛盾,前者說你不這樣做就不行,天會塌的;后者說你怎么能這樣做呢,天都塌下來了! 對他們來說,只有接納世界的無序與不可知,內(nèi)心的不安才會減少。 從家庭方面,要減少明令禁止的方式向孩子進行思想灌輸,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商議的口吻向孩子傳達自己的觀點,提供資源與支持,讓孩子自行做出選擇,而不是給他一個命令或答案讓它照作與執(zhí)行。 雖然很難,但是我們需要去這樣做。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癥狀嚴重時,一定要有耐心并且將耐心與信心想辦法傳遞給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