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沿革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 非物質文化遺產 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傳統戲劇、傳統美術、民間文學、曲藝、傳統技藝、傳統舞蹈、民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已建立了完整的五級名錄體系,即人類非遺、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市、區)級都較為規范,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級保護。現有人類非遺代表作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34項,省非遺項目145項,市非遺項目747項(保護單位918個),整體項目數居全省前列。共有國家級傳承人23位,省級傳承人206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733位,代表性傳承團體10個,代表性傳承群體1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宣傳展示基地、生產性保護基地、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等共6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172個。 ---------------------------------------------------------------- 溫州市政府歷史概況 http://www./col/col1217816/index.html --------------------------------------------------------------------------------- 歷史沿革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 非物質文化遺產 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傳統戲劇、傳統美術、民間文學、曲藝、傳統技藝、傳統舞蹈、民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已建立了完整的五級名錄體系,即人類非遺、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市、區)級都較為規范,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級保護。現有人類非遺代表作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34項,省非遺項目145項,市非遺項目747項(保護單位918個),整體項目數居全省前列。共有國家級傳承人23位,省級傳承人206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733位,代表性傳承團體10個,代表性傳承群體1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宣傳展示基地、生產性保護基地、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等共6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172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