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摘錄自《國畫牡丹實用技法》,張德君編繪;金盾出版社2015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一、粉牡丹的畫法 1.畫花頭最好使用兼毫斗筆,待筆浸透清水后,筆根部蘸白粉,筆尖蘸曙紅或牡丹紅,調勻后再碰一點胭脂,筆鋒朝下,筆腹朝上,點厾于紙上。畫出兩三瓣淺花瓣。 2.繼續如前法點出花瓣,擠出內花瓣的形狀,用色稍重,連續用挑筆和疊加,自然滲化。 3.加畫花瓣時,筆觸不可雷同,要注意花瓣的寬窄、長短、參差錯落。 4.用筆要有節奏,豐富花瓣層次,用破色法去刻畫花瓣外形,使每一瓣都有向心感。

二、胭脂牡丹的畫法 1.用清水洗去筆含顏色,筆根調入曙紅,再調胭脂,筆尖調一點花青或墨。 2.用筆要灑脫,不要遲疑,使顏色沖撞出濃淡、干濕,塑造出花開的精神氣質。 3.花瓣大小、穿插、濃淡、沖撞、托擠,要有變化,不可呆板。 4.注意外形,畫花心部的幾瓣用色濃一些,以增強其立體感和整體感。

三、黃牡丹的畫法 1.筆根部調入藤黃,然后前部調入少量朱砂,筆尖蘸少許胭脂。 2.畫法如前所述,畫時注意不同品種牡丹花的造型。 3.用筆時要注意聚散開合的關系。 4.注重花瓣外形的塑造。花頭完成后,在顏色未干之時,用重色暈染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以使花瓣的交接更為清晰、生動。

四、藍牡丹的畫法 1.筆洗凈后,筆根調入白粉,筆前部調入酞青藍或花青,筆尖蘸少許較濃的酞青藍。 2.畫花的表現方法與前相同,疏密錯落要講究。 3.要注意花瓣開合的向心力。 4.此圖適用于花苞半開時的造型。

五、橙紅牡丹的畫法 1.洗凈筆,筆根蘸白粉,調朱砂或朱磦,再調入曙紅。 2.成橙紅色后,筆尖蘸少許胭脂,稍作調和后即在畫面上點畫。 3.筆法同前,需要強調的是要注意外形和向心形態。 4.畫時注意疏密之分,呈現出錯落有致的效果。

六、紫牡丹的畫法 1.紫色,可用花青調胭脂而成,畫花的深淺要把握好調成紫色量和白粉量,白粉多則淺,少則重。 2.著重體現花形的不同,深、淺、正、側的花形變化。 3.筆法同前,注意外形和向心,以及花瓣交接處的畫法。 4.畫時同樣須注意疏密之分,以使花朵呈現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

七、半開花、花苞的畫法 根據畫面的需要,用色、用筆都要講究分寸。用色要調整好色彩的濃淡變化,半開花、花苞用筆要精巧輕松,筆觸要小些,同時注意顏色的深淺,花頭的大小,姿態的變化等。用筆的方法與前面所述相同。

八、花葉的畫法 牡丹花葉的結構為三杈九頂,繪畫時抓大形寫其意,三筆一組,靈活掌握,寫其精神。用藤黃加花青調出綠色用筆蘸飽后,筆尖蘸濃墨側鋒點厾。從左向右、自下而上行筆。用筆要靈活,體現墨色干、濕、濃、淡的變化。 以三筆一組畫出葉片姿態,重大勢,強調外形,該清楚的地方要表現清楚。畫繁雜零亂處時,三筆一組的規律亦不變。趁濕勾葉筋,要濃、淡墨結合運用;用胭脂勾嫩葉筋,更顯翠嫩。

九、枝干的畫法 牡丹為木本植物,表現其枝干要有蒼勁枯澀的感覺,呈現出蒼潤的效果。畫老干可用破墨法,筆蘸汁綠再調淡赭色,穿插疏密錯落,畫出枝干雛形;未干時用焦墨破之,用筆靈活滾動,即可展現斑駁蒼老的效果。

牡丹作品《春艷圖》的創作步驟 步驟一:花頭畫法 筆根調白粉,蘸曙紅,橫筆調色,筆身出現尖深根淺的效果。可根據構圖需要,在適當的位置點出花頭的雛形,色調要有濃淡變化,用筆要靈活生動。花苞與主花朵之間要有呼應,再調入曙紅,筆尖蘸胭脂點厾。花心深處,宜用碎筆細點,色彩要濃重一些,要畫出縱深感和立體感,并與其他部分形成對比。

步驟二:花葉畫法 用筆調出深一些的曙紅,再蘸少許胭脂,用積色法強調花瓣層次、花頭明暗關系。后畫花葉,用色不可太純。藤黃、花青加朱砂調后,筆尖再調墨,以便畫出較深的葉。要使用一筆一墨、一筆一色的畫法,待筆上顏色用盡后再調。要注意牡丹葉的三杈九頂的自然結構,注意疏密、聚散濃淡變化。

步驟三:枝、干、葉筋的畫法 花頭、花葉層次畫好后,要將花莖、枝干與花頭連接上。連接時要注意轉折和取勢,變化和姿態。樹干可用石綠蘸點赭石調色畫出,用重墨色濃破一下,顯出蒼勁有力之勢,表現出其質感。再用焦墨在葉片未干時勾葉筋,用筆要生動活潑。

步驟四:細心收拾,完成創作 花苞周圍的花萼部分,可先用筆蘸汁綠,再將筆尖舔一點胭脂點厾,并趁濕勾出葉筋。這一點也要講究虛實,簡練利落。用石綠或三青點牡丹雌蕊,用白色和藤黃調色點周圍雄蕊,用色要厚重,用筆需靈活。用朱砂蘸胭脂點出老桿和新枝連接處的嫩芽,讓墨色慢慢滲化,方顯自然,最后再根據構圖需要題款鈐印。

更多牡丹教程請點擊鏈接:牡丹匯總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