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你在梳頭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家里梳子上,床單上,發圈上,水槽里都是頭發。 為什么有的人是前額開始,有的人是頭頂開始,而有人卻從二側,甚至有人從后腦勺開始? 其實這是身體在發射信號給我們,提醒我們身體出現問題了! 脫發,多半是身體出現毛病了! 《黃帝內經》則記載:“腎者,……其華在發。”腎是藏精之所,而精血同源,可見頭發等同于精血,是精血旺盛與否的外在表現。 所以,頭發的生長代謝需要血液與腎精濡養,是身體好不好的見證。當一個人的頭發開始變化,發黃,干枯,容易斷裂,乃至于大量脫落,意味著你的身體,可能生病了。 觀一發而知全身,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不論對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很重要的。 如今脫發的困擾籠罩了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女性,洗完頭看著浴室板磚上或是盆中的一根根頭發,既發愁又無奈! 而在中醫眼中,毛發不僅體現儀表,更是體內氣血盛衰的外在標志,脫發除了影響形象,更會損害健康,甚至是一種疾病! 身體的問題,頭發里都藏著答案 覆蓋在腦袋下面茂密or稀疏頭發下的經絡路線圖:腦門正中是1號線督脈,在它旁邊二側分別是2號線膀胱經和3號膽經線。 第一種——脫發主要在頭頂 頭頂1號線是督脈的主要循行區域,有些脫發面積較大還會波及到兩側的2號線膀胱經。 而膀胱經與腎相表里,督脈本身也和腎密切相關,所以頭頂脫發與肝腎氣血不足、精血不充息息相關。 頭頂脫發多伴有咽干、口苦(膽氣上逆)、胸滿(肝氣不暢)、煩躁易怒(肝陽上亢)、腰膝酸軟、眩暈耳鳴(腎精虧虛)、夜尿增多(腎氣不足)、大便黏馬桶(木旺克土,脾虛)、苔少、脈細等癥狀。 第二種——脫發主要在頭維穴(兩側) 頭維穴是胃經上的一個重要站點穴位,俗稱的美人尖的兩側就是頭維穴。 頭維穴這個站點雖然地位不及百會穴,但還是有三條線路在這里交會,分別是胃經,膽經還有肝經,所以當頭維穴這里開始脫發,由這3個原因就: 1、脾胃功能失調,氣血生化不足 2、發為血之余,肝膽經氣血郁滯,肝血不足 3、肝膽經郁熱 第三種——脫發在前額 前額主要是脾胃反射區,脾胃乃后天之本,前額脫發還是說明脾胃功能失調,氣血生化不足。 一般還伴有腹脹、腹痛、胃酸、口淡不渴(嘴巴里干巴巴的沒口水,沒味道,卻又不渴,不想喝水,其實就是脾陽虛不能將水液上乘于口導致的)、四肢不溫(氣血不能抵達四肢末端)、大便稀溏(脾虛),有的患者經常伴有口臭(胃氣上逆)、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等癥狀。 第四種——兩側脫發 頭部兩側為膽經循行區域,這地方脫發多與膽經有關。俗話說肝膽相照,所以這事除了找膽,還要問問肝的藏血疏泄功能還在不在線。 簡單來說,如果肝血不足,肝陽就會上亢,肝火偏旺了,肯定會導致肝經血熱,發為血之余,發質就會枯損易斷,甚至少年白頭。 和這個情況類似的還有兩鬢角脫發,及兩邊鬢角開始變白,都與肝膽火偏旺也有關,就是膽經的火偏旺,收斂不住了。 兩鬢對應的臟腑反射區是肝膽,肝膽火偏盛,就易脾氣暴躁、愛生悶氣,常伴有口干、口苦、舌燥、眼睛酸澀等癥,木旺克土,自然會傷到脾胃。 第五種——后腦勺及后腦勺二側脫發 后腦勺這片主要就是1號線督脈和2號線膀胱經循行區域,都和腎關系密切,所以如果脫發主要是這塊的話,先找腎總沒錯,它與腎經氣血不足,功能失常,腎氣不固大大的有關。 比如,一般男性脫發偏愛額頭兩側和頭頂,呈V 形或頭頂有地中海形空地;女性尤其生育后,氣血不足,多見頭皮光亮松軟,在脫發的地方尚能看到零落分布的殘存頭發,但輕輕一碰就會脫落。 還有人頭皮屑特別多,一部分是因為脾虛,但根本在于腎精不足,虛火上炎,腎精不足斂不住虛火,頭皮缺少滋潤自然就頭皮屑多了。 因此,防脫發需要從滋補肝腎、養血生精開始。 養發,艾灸這5穴 1、關元穴 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常灸此穴可強壯陽氣,使正氣充足。 2、腎俞穴 是調節臟腑功能、振奮人體正氣的要穴,對于腎臟的功能有著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 3、涌泉穴 位于人體足底,為全身腧穴最下部,乃是腎經首穴,常灸此穴有益經補腎、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 4、足三里穴 作為足陽明胃經合穴,不僅可以調理胃部的不適,而且常灸此穴有理脾胃、調營血、補虛損的作用。 5、三陰交穴 足部的三條陰經中的氣血交會的穴位,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常灸此穴具有調脾氣、養肝血、益腎精的作用。 經常艾灸這幾個穴位能讓全身氣血順暢,腎精充盈,氣血旺盛,發生脫發的情況自然而然就越來越少了。 溫馨提示:因人體差異大,以上灸法處方,僅供參考,請務必親自體會求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