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教齡,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這句話在2018年山東省下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全省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是有體現的,原文是這樣說的: 在鄉村中小學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申報中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申報副高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以上申報正高級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 我國的公立學校是屬于事業單位的,在編教師都是事業編制人員。事業單位分為三類崗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教師正常都是聘用在專業技術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分為十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不同的崗位工資,其中1到7級為高級崗位,工資水平和公務員處級領導差不多,8到10級為中級崗位,工資水平和公務員科級領導差不多,11到13級為初級崗位,工資水平和公務員普通科員差不多。想要聘用到相應級別的崗位就需要相應級別的職稱,只有聘用到相應崗位才能享受到相應待遇,這也是為什么教師們都努力爭取更高的職稱。 但是,我國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始實行“評聘結合”的職稱政策,想要參加職稱評審必須單位有相應的職數。而我國對于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的比例是有控制的,全國的總體控制比例為1:3:6,也就是10個專業技術崗位中,只有1個高級崗位職數,3個中級崗位職數。雖然具體各個單位的比例不同,但是總體上高級和中級崗位都不多。 所以很多學校的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卻因為職數限制遲遲無法評上高級或中級職稱,工資待遇一直無法得到提升,并且看不到希望。總的來說,職稱的評聘消耗了教師太多的精力,導致他們無法專注于教學,這對我國的教育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山東省下發的實施意見中,就在局部上打破了這個限制。對于鄉村的中小學教師,只要從事教學工作十年,就可以參加中級職稱的評審,工作二十年就可以參加副高級職稱的評審,工作三十年就可以參加正高級職稱的評審,不再受到單位職數的限制,對于教師來說,只要努力工作那么遲早都能夠評上職稱,而不在需要為職稱勾心斗角了。同時,這個政策只針對鄉村教師,也是為了幫助鄉村留住優秀的教師人才。因此,這個舉措不論是在教師群體還是在群眾中,都是得到肯定的。 而對于其他事業單位的人員,我們希望未來國家也能出臺類似的政策,暢通他們的上升通道!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了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 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