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會聽到長輩時不時的講兩句俗語,但因為年幼也不知道個中含義,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聽到這些俗語的時候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些俗語不僅體現了民間百姓的淳樸生活,也積極指引著時常迷茫的我們。如今科技發展迅速,農村早已物是人非,俗語也在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也只有從書本的字里行間去感受古人那顆導人向善的熱心。雖然很多俗語被歷史所淘汰,但關于為人處世智慧的俗語卻經久不衰,比如這句“男無性鐵無鋼,女無性如麻糖”便因為其深刻的含義而被人們所銘記。 古人對于教育后代不可謂是費盡了心思,關于如何教育子女的言論著作也是多如牛毛,歸根到底大多都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辨別是非,這大多都屬于后天培養的范疇,但對于子女的先天問題卻很少談及。而題中俗語便很好的彌補的這一空缺,老百姓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人除了要學習為人處世以外還應當對自身有所認識,對先天的不足要加以補充,否則便會呈現題中俗語所說的情形了。 鐵和鋼的區別眾所周知,兩者相互依存卻又有著本質的不同。鐵是煉鋼的基礎,但鐵的缺點卻顯而易見,不僅雜質多還時常生銹最主要的是作為金屬卻一點都不堅硬,與鋼比起來,更是相形見拙。所以這句俗語的前半句便是以此強調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具有獨特的個性和堅韌的品格,不要像一塊布滿了鐵銹的鐵塊一樣沒有被人瞧不起。在古代,男人作為一家之主,無論任何事情男人都應當能夠獨當一面,外出勞作,家中生活無一不需要男子肩負起重擔,如果缺乏獨立的個性和堅硬的品格,無疑會被他人所欺負。即便是在今天,這一個性也尤為重要。 雖然古時候男尊女卑,但女孩子的個性往往也決定了其一生的命運。像那些青史留名女性無一不具有鮮明的個性,往往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能當機立斷游刃有余。所以俗語的后半則是在強調,雖然女子地位卑微但仍舊不能毫無個性,不然出嫁后也會受盡欺凌。畢竟“人善被人欺”的俗語由來已久,不過古時候的女子在個性上雖然不能沒有,但也不能太過,畢竟男權至上,禮教治國的大環境下,女子性格太過于強硬往往會被視為沒有婦德,所以這句俗語既是強調女子該有個性,同時也在提醒女子不能太過剛強。 兩句俗語都是強調性格重要,而在今天,我們已經充分的認識到一個人的性格對他的將來往往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古人強調男子的性格應當剛強是不無道理的,性格、意志堅強便能不畏困難敢于面對惡勢力,這是充分體現男子漢頂天立地的根本。而如今女權解放,女子享有同樣平等的地位,更應當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個性。可見古人兩句俗語對人性的發掘入木三分,不僅在今天受用,即便是在將來也不會落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