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星期以來,我把《儒林外史》讀完了,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寫文人科舉的那些事,各種人等,一一呈現,有很多人讓我印象深刻,把文人的幾乎所有缺點和弊病都暴露出來了,還有命運的浮沉,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士大夫的生活畫面。 也許到我這讀這本書,更關心的是怎么升官,怎么結交朋友,為什么同性戀,怎么再婚,官場上怎么被人告下來,怎么這么倒霉,死了的,活著的,怎么作弊獲得官位,這些都是吸引我閱讀并且一口氣讀到頭的至關重要的地方。 我們都熟悉“范進中舉”里的范進,這個人讀了一輩子書,考了一輩子,精神疲倦,窮困潦倒,考官看他年齡大了,就給他中了個舉人,后來因為服喪三年,最后弄個閑職給他當當,但是這中間卻伴隨著范進的發瘋,母親的興奮過度而亡,諷刺了讀書人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還有一個叫魯編修是因為被皇帝升官為侍讀,高興而亡。 吝嗇刻薄的嚴監生,我們都知道嚴監生對老婆家人摳門,但這個人還是有情有義的,可是他的弟弟嚴貢生就不堪入目了,到了不知廉恥的地步,作為一屆貢生,吃著皇糧,應該有點品行,但他竟然為了一頭豬,和鄰居鬧得不可開交,一個十兩銀子的借據,為難鄉人,為了躲避坐船的錢,誣賴船夫吃了他的云片糕說那是救人的藥。一副無賴的嘴臉,這個人是我見過最惡心的人,玷污了讀書人的名聲,連自己剛接過婚的兒子媳婦也不放過,為了爭奪哥哥的家產,叫他們到哥哥剛死的正房住。 再談蘧公孫,這個人沒有什么才能,但仗著自家的權勢,娶到魯編修的女兒。 還有一個讓人感興趣的人物是匡超人,這個人窮困潦倒的時候的確是個非常孝順的人,為了給父親治病,早起晚睡,日夜守在病床邊,失火的時候,把父母從火坑里背出來。白天賣豬肉,什么都干,晚間讀書,被知縣看見,推薦他應考,他連續考中,但是因為知縣被告,為了躲避牽連,匡超人離開家,到杭州避禍,潘老爹給他推薦認識的人,潘三爺,匡超人靠幫人選文維持生活。 潘三爺后來叫他代人考試,得了一筆錢,潘三爺被告發坐牢,匡超人也沒有去看他,這時候已經開始為自己考慮,不管別人,哪怕是恩人,因為怕受牽連而離開杭州。 原知縣無罪釋放,又把匡超人喊來,并把外甥女嫁給他,他撒謊說沒有老婆,要是現在來看就是重婚罪,但是他回去安頓好原來老婆,誰知原老婆福分較淺,死了,正好,這邊娶了知縣的外甥女,匡超人的人生幾番波折,命運幾次捉弄,后來變得勢利、精于算計,開始趨利避害。 當讀書人開始計較的時候,反而更加隱蔽,更加無情,其實人還是不忘初心的好。 |
|
來自: 星輝斑斕之星星 > 《星輝斑斕原創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