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神應(yīng)養(yǎng)真丹【處方】當(dāng)歸(酒浸)天麻 川芎 羌活 白芍藥 熟地黃各等分 【制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如雞子黃大。 【功能主治】治足厥陰經(jīng)受風(fēng)寒暑濕所襲,左癱右瘓,半身不遂,涎潮昏塞,手足頑麻,語言謇澀,牙關(guān)緊閉,氣喘自汗,心神恍惚,肢體緩弱;榮氣凝滯,遍身疼痛;婦人產(chǎn)后中風(fēng),角弓反張;或墜車落馬,打撲傷損,瘀血在內(nèi)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木瓜,菟絲子浸酒下;腳痹,薏苡仁浸酒下;中風(fēng),溫酒、米湯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 《外科正宗》:神仙碧玉膏【處方】輕粉30克 杭粉30克 白占15克 乳香 沒藥各9克 樟冰6克 【制法】用公豬凈熟油150克,同白占熬化,傾入碗內(nèi),人上藥細(xì)末和勻,水內(nèi)頓一時許取起。 【功能主治】祛腐生肌。治楊梅結(jié)毒,潰爛臭穢,疼痛不斂;臁瘡潰破,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臨用時挑膏手心中捺化,攤油紙上,用蔥湯洗凈瘡,對患處貼之。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發(fā)背對口治訣論》:黃金碧玉膏【處方】白占1兩,黃占5錢,頭發(fā)5錢,歸身5錢。 【制法】上藥用麻油6兩,以頭發(fā)先熬枯,去滓,再下歸身熬枯去滓,后下黃白占,待化開再下乳香、沒藥2味,化開和勻成膏。 【功能主治】長肉生肌止痛。主發(fā)背、對口,腐肉已凈,久不收口者。 【用法用量】凡毒久不收不長肉以此膏敷之,外以好膏藥蓋之,或油紙亦可。至1晝夜以豬蹄湯洗去,3換3次而愈。 如痛,加乳香、沒藥各1錢5分,肉桂3錢(研),大附子3錢(研);肉桂、附子2味陽毒不用,若陰毒久不收口,塌陷者加入如神。 【摘錄】《發(fā)背對口治訣論》 《瘍醫(yī)大全》卷七引《濟生》:紅玉膏【處方】乳香(另研)2兩,沒藥(另研)2兩,蓖麻仁400粒,木鱉子(去殼)2兩4錢,當(dāng)歸4兩,血余5錢,兒茶1錢,血竭1錢,白蠟1錢,黃蠟1錢,嫩楊柳枝1兩(打碎),黃丹(飛)4兩,真麻油8兩,蕓香(白嫩者)1斤4兩。 【制法】先將麻油同楊柳枝、血余、當(dāng)歸熬數(shù)滾,絞去滓;再將油同蕓香、蓖麻、木鱉子熬熟,絞去滓;入黃、白蠟,將成膏時入黃丹,離火,下乳、沒、兒、竭末,攪勻成膏。 【用法用量】外貼。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七引《濟生》 ![]() 《金鑒》卷五十九:紅玉膏【處方】紫草1兩,紅花1兩,當(dāng)歸2兩,黃蠟3兩。 【制法】用香油半斤,先將藥炸焦去滓,后下黃蠟令勻,以冷為度。 【用法用量】攤貼患處。 【摘錄】《金鑒》卷五十九 《景岳全書》:冰玉散【制法】為極細(xì)末,瓷瓶盛貯。 【用法用量】吹敷患處。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