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表演都需要很大投入,不僅僅是身體、體力和肌肉的承受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付出。”回想以往演出時,譚元元最常提到的詞就是“投入”。10月19日,作為上海國際舞蹈中心3周年慶系列活動之一,她在舞蹈中心實驗劇場講述了自己從“上海小囡”成長為國際藝術名家的人生經歷。 “每個女孩都有一個公主夢” 回想起20年前在上海市舞蹈學校的生活,譚元元記得,當年住的校舍后面有個泥塘,還種著一片莊稼,課余時間她和同學們常常去泥塘里釣小龍蝦。這些小樂趣給舞蹈學校枯燥的訓練生活帶來了不少鮮活的色彩。 作為舞蹈學校九二屆畢業生,譚元元實際上在那里只待了5年,由于父親一開始極力反對她從事舞蹈行業,她比同屆同學晚一年進入訓練。經歷一年的“抗爭”之后,家里最終以拋硬幣的形式決定她的前途,十一歲的譚元元還是如愿以償,進入上海市舞蹈學校學習她喜愛的芭蕾舞。
舞蹈學校的生活和譚元元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五歲的時候,她看到“天鵝湖的白裙子、美麗的皇冠、非常輕盈的足尖,以為這就是芭蕾,幻想進了舞蹈學院就會變成公主”;現實卻是每天早上6點起來鍛煉,8點開始上集訓課以及基本功訓練,下午是文化課,晚上6點到8點還有晚自修。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之外,還面臨著被淘汰的壓力,當時的舞蹈學校對新生有一年的試用期,一年以后發展不佳就有被退學的風險。這就不僅要求學生們有優越的先天條件,還要有強大的接受力和協調性,對晚一年入學的譚元元來說,并不容易。“這跟我印象中所體會到的東西是不相稱的,我開始有點懷疑芭蕾怎么不像以前想象中那么開心、那么美。” 在舞蹈學校當“丑小鴨”的日子里,競爭十分激烈,譚元元經常因為跟不上其他同學而哭鼻子,然后被叫到教室外面冷靜。她有了放棄的念頭,媽媽卻鼓勵她珍惜抗爭了一年才獲得的學習機會,“從不要被趕出教室做起”。在媽媽的鞭策下,譚元元咬牙繼續沿著這條道路往前走,出色的身體條件加上日復一日的勤奮練習,令她逐漸地趕上了周圍同學,開始向“白天鵝”蛻變。 國際舞臺上的“芭蕾女皇” 1991年,14歲的譚元元獲得全國芭蕾選拔賽第一名,代表中國參加第二屆芬蘭赫爾辛基國際芭蕾舞比賽,獲得少年組銀獎。次年,她參加法國國際芭蕾舞蹈比賽,俄羅斯芭蕾舞大師烏蘭諾娃給出滿分。1993年,譚元元在日本名古屋首屆國際舞蹈比賽上再獲金獎,并因此得到由波蘭大使親自頒發的“尼金斯基大獎”。 1994年,譚元元申請到德國斯圖加特約翰·克蘭科芭蕾舞學校全額獎學金,留德進修。在德國的學習生活沒過多久,她便收到了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團長兼藝術總監Heigi Tomasson的邀約。原來,早在法國國際芭蕾舞蹈比賽上,陪同團員參賽的Heigi就留意到了大放異彩的譚元元,在適宜的時機遞出了橄欖枝。就這樣,譚元元越過學徒和群舞,成為舊金山芭蕾舞團年紀最小的獨舞演員。 在舊金山芭蕾舞團的訓練生活,同樣是枯燥無聊的。上午是雷打不動的集訓基本課,午飯常常要拖到下午兩三點才有空去吃,之后又是連續四個小時的排練。除了身體上的疲憊外,獨自身在異鄉的譚元元時常會感到孤獨,年紀最小又加上語言不通,那時候她總愛往家里打電話,“當年的薪酬待遇還不錯,不過也就是比溫飽好點。”為了節省跨洋話費,她總是坐一個小時的車去便宜的中國城區給父母打電話,放下電話之后還是必須要逼著自己成長。她坦言,“對物質的追求很少,但那段時間在精神上對舞蹈的憧憬和對藝術的喜愛得到了很大滿足。”
3年后,譚元元成為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演員,參與了大量演出,并在多出經典芭蕾舞劇中擔當主角,包括《天鵝湖》中的白天鵝及黑天鵝、《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睡美人》中的奧蘿拉公主等。各項榮譽也紛至沓來,她相繼拿下英國國家舞蹈大獎、美國《舞蹈》雜志終身成就獎等業界殊榮,并于26歲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亞洲英雄”。去年4月9日更是榮獲舊金山市長藝術獎,而這一天也被命名為舊金山市的“譚元元日”。
榮耀背后充滿著如影隨形的傷痛。2005年演出《吉賽爾》時,譚元元一個大跳用力過猛,導致胯骨脫臼,職業舞蹈生涯幾乎因此斷送。手術成功率不到一半,譚元元懷著重回舞臺的信念,在圣瑪麗學院自學康復訓練的知識,邊跳邊恢復。前兩年在排練《小美人魚》時,譚元元也曾多次受傷,在和舞伴排演托舉動作時,肋骨撞上對方肩膀造成骨裂,她忍痛繼續完成了整場演出。她對此十分坦然,“舞蹈演員受傷是家常便飯,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這些都是應該承受的部分。”
“希望讓中國的芭蕾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 對于芭蕾舞者的藝術生命,譚元元認為28歲到35歲是巔峰,藝術造詣和生命體悟都在不斷攀升,這之后體力和狀態可能開始走下坡路。不過,她一直在努力保持藝術活力,“身邊的舞伴已經退役了好幾個,我還在跳。”已過不惑之年的她,堅持把優雅的芭蕾藝術帶給更多觀眾。 同時,她也開始考慮在舞臺成功的形象之外,把更多寶貴的經驗傳遞下來,“我希望能夠有機會把我在國外這么多年的經歷和心得分享給大家,讓中國的芭蕾能夠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幫助未來的芭蕾愛好者們把這么美的藝術,在她們的藝術生涯中綻放得更久一點。” 2015年11月,在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扶持下,譚元元在上海戲劇學院組建“譚元元國際芭蕾藝術工作室”,致力于在世界芭蕾舞臺上烙下中國的影子,打造有中國特色的芭蕾。成立至今,在舞蹈編創、理論著作、高峰智庫、交流演出和教學實踐等方面開展了多項嘗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譚元元和她的朋友們》系列活動也多次邀請世界頂尖芭蕾舞者,帶來精彩演出并分享世界經典芭蕾作品背后的故事。
對于自己未來的藝術生涯,譚元元表示,“沒有退休計劃,沒有終點。”
欄目主編:施晨露
本文作者:曹赟嫻 張熠
文字編輯:施晨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