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好!歡迎來聽胡謅聊文化。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子晏幾道有“大晏”“小晏”之稱,與歐陽修并稱“晏歐”,其詞風調(diào)閑雅、清麗富貴,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今天我們來欣賞他的一首《玉樓春》,這首詞情調(diào)悲切,婉轉(zhuǎn)流利,寫盡愛情中的卑微。
玉樓春·春恨 關(guān)于這首詞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晏幾道在一次與杭州知府蒲傳正的見面中,夸贊自己的父親雖然好做小詞,但是不曾寫“婦人語”,蒲傳正便以“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來反問他,晏幾道以白居易“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進行辯解。 但白居易詩中的“年少”和晏殊的“年少”明顯是兩個意思,晏幾道只不過在強行維護父親而已,因為從內(nèi)容來看,這首詞確實是“婦人語”。 上片賞析綠楊芳草長亭路 上片前兩句寫景記事,景是“綠楊”“芳草”“長亭路”,此三種景物皆有離別之意,由此也引出了第二句戀人的離去,這里用了“容易”二字,離別之情本是傷感難耐的,李商隱曾以“相見時難別亦難”來表達離別的痛苦,但是在這里,思婦的戀人卻是去的“容易”,可見是一個薄情之人。 后兩句借景抒情,五更鐘聲響起,驚破女子的殘夢,這三月的雨,清冷無情,花瓣紛紛脫離了枝葉落于花底。“殘夢”說明這位女子睡意闌珊,難以成眠,為何?因為戀人的離去,這兩句將思婦的離愁與思念附于景色中,曲折婉轉(zhuǎn)地說出了女子心中的聲音。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整個上片讀完讓人悲恨交加,悲的是女子的遭遇和詞句營造的氣氛,恨的是男子的薄情和女子的卑微。 下片賞析下片一、二句更深一層的表達了這種思念之情,不同于上片末句的委婉,這里直寫多情之苦和離恨之長。無情的人啊,不能體會多情人心中的凄苦,這一寸愁腸,已經(jīng)化成千愁萬緒,難以斷絕。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第一句在宏觀上,寫的是這世上所有多情人面對離別時的心情,微觀上,“無情”即指拋棄女子而去的男子,“多情”指思婦自己,用對比的手法,深化了這位女子的愁情,第二句將女子心中的愁思做了更細致的描述。 最后兩句,化用了白居易“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句,只不過白居易是從時間維度來寫思念的深度,而晏殊是從空間維度來寫思念的廣度。天涯海角總有走遍的那一天,但是心中的相思,永遠也不知道盡頭在哪里。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結(jié)語:整首詞沒有怨懟,也沒有不滿,有的只是對戀人那深深地眷念和濃濃相思,情真意切、真摯感人、讓人憐惜。這位女子讓我們看到了愛一個人會卑微到什么地步,就算被人拋棄,情人遠去,她也絲毫沒有怨艾,還深深地思念著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