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潔脊柱全息手法”中的“正脊”不是整理的整,而是方方正正的“正”。 為什么說是正呢?源于《內經》的“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三庭五眼 督脈 -?- 為什么脊柱這么重要? 經筋 脊柱健康是督脈通暢的重要標志 從古到今,中醫對脊柱的認識很高。《素問·氣府論》:“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脊椎發也”。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理解為督脈正常與否由脊柱決定。 想要養護好督脈,就必須養護好脊柱,因為督脈是貫脊而行的。就像我們家里的水,要借助水管才得以流通。如果水管壞了,水就不能正常流動。 南懷瑾老師講人生長發育與脊柱的過程,引用莊子的一句話:“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可見老祖先把督脈看得很重,只要你把督脈養護得好就“可以養生”,身體就會非常健康,“可以全生”,人生就不會夭折。而沒有好的脊柱就沒有好的督脈。 理論和病癥的呼應 《內經·骨空論》:“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在臍下營”。眾多的版本對那個“骨”的注解不是恥骨就是曲骨。就這一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 隨著我對脊柱認識的提高,隨著看《內經》的版本越來越多,我終于找到一本牛兵站注解的《內經》,他指出這個“骨”實為脊柱骨! 看到那句話的時候我興奮得想跳起來!我覺得,這個解釋才符合我這么多年的探索,符合我的感受!正是因為脊柱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督脈氣血不能正常流通。 觀察督脈的循行路線,是從上齒齦到長強,貫其背部。胸腹有其支脈,《內經》描述其走向為“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大家是否覺得這條支脈的循行線路如同任脈? 當脊柱的胸椎和腰椎有問題時,病人腹部里面多會結有瘕塊。因為這些瘕塊是在腹部,大部分醫生都會把這些瘕塊診斷為任脈上的疾病。 在調理過程中,我觀察到很多原來腹部瘕塊嚴重的人,把他沿脊柱的督脈問題解決以后,腹部瘕塊也隨之好轉了;如果是剛結不久的瘕塊,脊柱問題解決以后,瘕塊很快就散開了。 如果先從任脈入手的話,感覺治療會特別困難。一是覺得硬,很難打開;二是即使打開了,不久它又結起來了,反反復復,很難治療。但從督脈入手,治療就會事半功倍了。 這種調理思路也充分體現了扶陽理論所講的“陽主陰從”觀。 三庭五眼 督脈 -?- 如何通過“望診”來判斷脊柱問題? 經筋 從臨床上來看,能否正確診斷脊柱病可能比治療本身還重要。因為即使你有治療方法,但若不能正確診斷問題之所在,根本就談不上準確治療,更談不上治愈。 “圣潔脊柱全息手法”的診斷方法分為望診、觸診和問診。 望診,首先望的就是面部 美術專業人體繪畫中,把頭部分為三庭五眼(如圖),即把人的整個頭面部從上到下分三等份叫三庭,豎著分五等份叫五眼。這個圖的中間鼻子為一眼,兩個眼睛為兩眼,兩眼外側各為一眼,合在一起剛好五眼。 上下分三庭,左右分五眼,中間的一眼“鼻子”代表整根脊柱,從正中間將臉部分為兩半。 分別看這兩邊高低、大小、曲直的對稱性,不對稱就意味著脊柱有問題。 1 五眼中間“一眼”是鼻子,對應脊柱 2 兩邊的“四眼”,對應人體兩側的背部 3 第一庭:眉毛以上,對應頸椎 4 第二庭:眉毛到鼻子的鼻準頭,對應胸椎 5 第三庭:鼻翼以下,又分為兩個部份: 從鼻翼到上嘴唇對應腰椎 從下嘴唇往下到整個下顎對應骶骨和骨盆,也稱為腰骶部 “脊柱全息手法”里全息的含義是指脊柱的全息在面部上有表現,在身體上也有表現:整個頭面部為包括骨盆在內的整體脊柱、背部健康狀況的縮影,而身體的諸多疾病都與脊柱問題直接相關。 望診原理根據中醫的“行正則氣順,意正則神清”進行。這個搞明白了,你望診的時候,比如看到兩個眉毛高低不一樣,你馬上就能判斷出頸椎有問題。 而眼睛大小不一樣就是頸胸結合處有問題。看一個人的鼻子是彎的,根據其彎的位置就能判斷出其脊柱在頸胸結合處,或胸椎有彎,這就是望診。 望診還包括望兩腮、顴骨、下巴的對稱性,兩嘴角和耳朵的平行高度,還有鼻子從中線分開以后兩邊的對稱性。 脊柱全息對應的實際案例 耳朵與胸椎的全息對應 曾經有一個病人,他一個耳朵的耳垂非常飽滿,而另一個耳朵沒有耳垂,沒有耳垂的耳朵從耳輪溝處就沒有東西了。 經過了將近兩年的治療,耳朵慢慢氣血充盈后耳垂逐漸長了出來,但直到現在,兩邊耳朵也明顯不一樣。 耳朵也對應著胸椎的問題。 面部與頸椎的全息對應 有一個腦積水患兒,觀其面部,兩個顴骨高低、大小不一樣,而且上嘴唇往左、下嘴唇往右偏斜,同時右邊的法令紋很淺,而左邊的卻非常深。 當時他的頸椎問題很嚴重,頸椎楔形的斜頸,生下來就在醫院治療,療效甚微。 他的手心向外,不能向前或向后轉動,上舉受限。將近九個月大的時候去我們那兒治療的,治療一段時間后嘴歪的情況就好多了,身體也好了很多。 人年齡越小病發展的越快,但康復得也快,因此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體有問題應及早治療。 頭頸處與頸椎的全息對應 除了面部,還可以看頭的后部進行判斷。 如有些人的頭頸結合處有條深溝,下面是一個大包鼓出來。一般人可能會說是因為胖,但其實是頸椎有毛病的人才會有這個。 望診,再者就是“望身體” 如兩肩高低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兩肩胛骨厚度是否一致、女士穿一步裙的時候有沒有一邊高一邊低(不對稱設計的裙裝除外)、腰帶兩側高低是否一樣、兩腳的鞋跟磨損度是否不等、雙腿肌肉粗細是否一致等等。 我們診斷都是穿衣診斷,但對于兒童可以脫衣后觀察,兩臀中間的臀溝是否正直,如果向一側彎曲表示骨盆傾斜時間較久;俯臥位看脊柱位置的膚色,如出現褐色說明此處錯位時間較久。 還有一些可以與患者私下交流的問題,如女性是否有雙側乳房不對稱、兩陰唇大小不等,男性是否兩個睪丸大小不等,這些都說明脊柱有問題。 高圣潔 同有三和中醫“正脊扶陽法”學科帶頭人。修習道家功法及中醫二十余年,以“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理念,著眼于經筋腧穴,功收于正脊,以手法直接作用于臟腑及筋骨。 擅長調理各種脊柱相關問題,對各種痛癥有立竿見影之效,對養生亦有著深遠的意義。現任職于同有三和上海館手法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