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資料統計,截至2017年我國有各類橡膠制品規模以上企業3644家,全年利潤總額高達535.5億元。全國橡膠制品出口貿易總額也高達465.4億美元,為石化行業的第一大出口行業。看著我國橡膠制品行業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我們就不能忘了這么一個人,正是這個人在60多年前,冒著生命危險將優質的橡膠種子帶回祖國,才有了今天我國繁榮的橡膠業。而這個被譽為我國橡膠之父的人就叫雷賢鐘。 雷賢鐘,1903年出生在我國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鎮梅坪村,19歲那年,他因生活窘迫,被迫遠渡重洋來到馬來西亞謀生。他在馬來西亞拉過牛車,收入微薄,后來聽人說在橡膠園做工賺錢比較多,他就到了橡膠園做長工,最終憑借著他那雙勤勞的雙手和過人的毅力,在馬來西亞也建起了屬于自己的橡膠園。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遠在南洋的雷賢鐘心中時刻記掛著自己的祖國,決定響應國家號召,回到祖國參與國家建設。正在這個時候,他又收到一位來自海南好友的來信,集中表示海南氣候和土壤都比較適合種植橡膠,但是海南本地的橡膠品種不行,產量也一直上不去,希望他能在回國的時候將馬來西亞的優質橡膠樹種帶回國內,改善我國橡膠樹的品質。 眾所周知,橡膠是軍工產業的重要原材料,新中國剛成立時,西方國家一直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所以作為軍工產品原材料的橡膠也被列入封鎖的名單。雷賢鐘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開始變賣家產,四處打點關系,冒著死亡的危險帶著優質的橡膠樹種和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回國了。就這樣,在雷賢鐘的努力之下,優質橡膠樹種被帶回了海南,并且造就了如今的百億產業集群。 小伙伴們對此有什么看法呢?請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