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在我們沒出生之前,用來幫助我們吸收營養的通道。當我們出生之后,肚臍就好像成了無用的疤痕。但其實在中醫看來,肚臍是我們身體中,距離五臟六腑最近的部位。 它也是我們人體重要的穴位,叫做神闕穴。我們日常可以通過觀察肚臍的變化,來判斷身體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出現疾病。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肚臍與健康的關系。 【肚臍是人體大穴】 從本質上來說肚臍是胎兒出生后,臍帶脫落后留下的疤痕。在中醫學里,肚臍是個能夠防病治病的地方,是唯一人們能看得到、摸得到的穴位——神闕。神闕穴在中醫眼中,是一個養生大穴。因為在古人認為肚臍是連通五臟的穴位,并認為:“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養護肚臍,按揉肚臍可以起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功效。同時,肚臍發生的不同變化,也是五臟六腑健康或者疾病的反映。肚臍可以成為人們健康的晴雨表。 【肚臍辨疾病】 小小的肚臍可以辨疾病?可能很多人對此都會比較好奇,或者是不太相信。在中醫認為,肚臍的連通五臟六腑的穴位,因此,五臟六腑出現問題,都會在肚臍處反映出來。尤其的腸胃疾病,從肚臍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下面我們來看看,不同形狀的肚臍,都反映了身體的怎樣狀況。 1、圓形(最健康的肚臍形狀):女性肚臍若為正圓形,表示身體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則表示精力充沛、血壓正常,五臟六腑都很健康。 2、向下形:應注意預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 3、向上形:肚臍眼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這種肚臍的人,應多留意胃、膽囊胰臟的健康狀況。 4、海蛇形(形狀為一條縫,看不到肚臍眼的):為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5、滿月形:看起來結實豐盈,下腹有彈性,對于女性來說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6、肚臍偏左:應預防腸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腸黏膜病變。 7、肚臍偏右:應注意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8、肚臍凸出: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 9、肚臍凹陷:肥胖或腹部發炎時,如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肚臍會向內凹陷。 10、肚臍淺小:表示身體較為虛弱,體內激素分泌不正常,渾身無力,精神狀況不佳。 【肚臍不能扣】 肚臍是一個凹進去洞,非常容易藏污納垢,而我們日常清洗又不容易洗到,時間長了,里面就會有一塊塊的臟塊。很多人看著難受,就會自己用手給摳干凈。 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動作。因為,我們的肚臍是我們的內臟與外界距離最近的位置,如果用力摳,就會牽連到內臟,如果不相信摳爛了,就可能導致感染,發炎,影響腸胃。 因此肚臍大家最好不要隨意碰,如果實在想要清洗,可以先試著用潮濕的棉簽輕輕地擦,動作一定要輕,只把邊緣容易擦到的地方擦一下就好了。 【女性要特別注意保養肚臍】 我們國家的很多女性朋友,由于天生體質較弱,或者是后天比較貪涼,喜歡食用冷飲,導致體質偏寒。體質偏寒的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冬季手腳冰涼,有些寒氣較重的女性,甚至一年四季手都是涼的。 而我們的肚臍也就是中醫所講的神闕穴是與五臟六腑連接,并且暴露在外的穴位。 如果女性朋友經常穿露臍裝,或者是沒有注意肚臍的保暖,就可能導致寒氣的入侵,影響女性氣血,還會導致痛經等問題。因此,女性保養肚臍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保養肚臍可助長壽】 肚臍是我們人體的養生大穴,養護肚臍可以幫助我們調理五臟。中醫講我們肚臍穴位起名為神闕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后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1、揉按肚臍 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覺前,排空大小便,全身放松,仰臥在床上,露出腹部,兩手掌重疊放在肚臍上,先沿逆時針的方向揉108圈,再沿順時針的方向揉108圈。此法可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大小便,加強肝臟新陳代謝,并使氣血兩旺,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能提高身體抵抗力。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2、艾灸肚臍 此法可起到助元氣、抗病、強身的保健作用。對于女性來說,艾灸肚臍可以有非常好的驅寒、補氣的作用。 3、藥物敷臍 治療風寒感冒可用藥物敷臍法。將生姜切成姜蓉,然后將姜蓉敷到肚臍處,用醫用膠帶固定,每天10分鐘,可以有效祛除體內寒氣,治療脾胃虛寒,治療腹瀉,調理養生。 4、肚臍貼 穴位外敷,神闕穴在肚臍眼上,從神闕穴溫補陽氣,與脾腎之氣相通。用藥物貼敷之法,有復元回陽、開竅固氣之功能。不口服,減少肝臟負擔。中藥貼肚臍,不經肝臟代謝,大大減少毒副反應,是一條理想的給藥途徑。胃病也好,各種病都好,老年人的身體絕對保健康,身體需要就吸進去了,不要的它不吸。這樣就會水火交感了,繼續二三天后,早晨起來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腸胃病都會好了。 這個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氣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涼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腳底心還發暖,冬天腳都不怕冷的,一定長壽。
4、肚臍拔罐 選大號火罐一個,用閃火法,將火罐拔在肚臍上,15~20分鐘取罐。肚臍拔罐可治療哮喘、痢疾、久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再配以足三里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膻中穴(在兩乳頭連線的中心處)拔罐,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食欲。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 古人云:“艾灸神闕,萬病自滅”。神闕就是我們的肚臍眼,在中醫上,神闕穴是人體五臟六腑的根本。那么艾灸肚臍具體有哪些作用呢? 1、 健脾和胃 腸胃功能虛弱嚴重影響人體的身體素質,肚臍艾灸可以增強脾胃機能,讓陽氣上升,濁陰下降,健脾止瀉和胃健中。 2、 利水消腫 肚臍艾灸能夠激發上焦、中焦、下焦的氣化功能,讓氣機暢通,速進新陳代謝,用于治療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 溫補下元 女性經常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漏尿、不孕、黃褐斑,面色萎黃等癥狀,那么這和沖任各脈不調有關,沖任督帶和生殖以及婦女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那么艾灸肚臍可以溫補沖任,理氣養血。 4、 通經活絡 肚臍通百脈,用溫熱艾貼貼到肚臍,可以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適用于各種手足麻木、酸痛癥狀。 5、 斂汗固表 夏季很多人會出現盜汗、冒冷汗,還有帶下、夢遺,驚悸、失眠等狀況,這其實和身體虛空有關。肚臍艾灸可以幫助人體收斂精、氣、神、津,調節臟腑陰陽平衡,增強體質,減少剛才出現的狀況。 6、 養生延年 肚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肚臍艾灸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緊致肌膚,補脾益氣的作用。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 艾炷直接灸人平躺著,用艾灸罐或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或者用艾條直接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不可太熱。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看完了這篇文章后,大家明白了肚臍上的這個神闕穴居然是一個養生要穴。新生兒臍帶脫后,出現的這一生命根蒂組織,即是這個生命源頭之穴。因為肚臍比較怕著涼,而且也是人體比較虛弱的地方,因此為了預防一些身體疾病,大家可以采取艾灸此穴的方法。艾灸肚臍萬病自滅,對健脾和胃、利水消腫、溫補下元,斂汗固表,通經活絡以及養年益壽等都有良好的功效。 中醫解說:為什么不能扣肚臍眼中醫解說:不能扣肚臍眼的原因是什么,肚臍眼,可能大家很多都知道不能扣肚臍眼,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之說。并且在中醫上,肚臍是重要的穴位———神闕穴的所在,且此部分皮膚非常薄弱。正因為如此,肚臍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但肚臍眼并不是一個洞,只不過是臍帶剪斷后留下的疤痕,是平的,也不和身體內臟有任何連接。 對于年輕女性而言,特別是經期女性,血管處于充血狀態,穿露臍裝最易因受涼而使盆腔血管收縮,導致月經血流不暢,時間長了會引起痛經、經期延長、月經不調等。 一、為什么不能摳肚臍眼? 肚臍眼是內臟與外界距離最近的地方,千萬不能用力摳,可以先試著用潮濕的棉簽輕輕地擦,動作一定要輕,只把邊緣容易擦到的地方擦一下就好了。肚臍眼從本質上來說是臍帶剪斷后留下的疤痕,它通常可以是一個小凹陷或是一個小突起。肚臍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個凹陷,肚臍內很容易藏著污垢,不及時清洗,就可能產生異味。 小朋友的肚臍眼最初是凸出來的,這與健康并沒有任何聯系。這是因為兒童的腹壁比較薄,體內器官在發育成熟之前壓迫腹壁,從而使得肚臍眼受壓迫而外凸,這完全屬于正常情況。 當人體出現肝硬化、肝腹水、慢性腎炎等病情時,肚臍眼往往會凸出來,這是因為肚臍眼的組織比較軟、薄,當高度腹腫時,就會凸出來,此時應該高度重視病情。 二、借肚臍眼可以治病:治療腸胃病的好通道 中醫認為,肚臍內通五臟六腑,因此也可以成為治療腸胃病的所在。如果腸胃有風、寒氣,或者進食生冷食物后出現腹痛、腹瀉、大便溏稀,除了可用熱毛巾敷肚臍及四周,還可取一片生姜,置于肚臍眼上,然后點燃艾條,在生姜上方灸熱,通過生姜將熱傳遞到肚臍眼里。一次大概灸半小時,如果是因進食而出現急性腹痛腹瀉,一般2次可痊愈;如果是平時養生調理,每天可灸1—2次。提醒一下,這只適合為腸胃驅風寒,如果有便秘者,千萬不能亂灸,因為便秘多是腸胃濕熱,以免反效果。 三、從肚臍眼的形狀看健康 肚臍又名肚臍眼,在中醫學中稱之為“神闕”。國外醫生臨床發現,從肚臍眼的形狀可以看出身體健康與否,詳述如下,僅供參考。 向上形:肚臍眼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這種肚臍的人,應多留意胃、膽囊、胰臟的健康狀況。 向下形:應注意預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 圓形:肚臍若為正圓形,女性表示身體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則表示精力充沛、血壓正常,五臟六腑都很健康。 海蛇形:為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征兆,要注意。 滿月形:看起來結實豐盈,下腹有彈性,對于女性來說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臍周部位裸露,因缺少衣著的保護,往往容易遭到意外損傷,如燙傷、擦傷、劃傷等。因此,日常起居或工作中要小心。 【這樣摸摸肚臍眼,身體會慢慢變好】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穴”,它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邀請權威專家,教你保養好肚臍,守護身體健康的門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