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古書上記載,歷朝歷代有偉人誕生的時候,會出現(xiàn)奇異的天象,像是在向世人宣告他的不凡,預示著他會有著不尋常的人生。 其實,這些偉人出生的時候有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異象,我們不知道,也無從查起。但這些出現(xiàn)異象的人,最后出人頭地,成了萬民景仰的對象。
還有在《明史·太祖本紀》記載:“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氣。及產(chǎn),紅光滿室。自是夜數(shù)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杰,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這都是偉人出生時異象,而他們也的確有著和常人不同的人生。 根據(jù)史料記載,當時的項羽擁兵40萬,而劉邦這邊只有區(qū)區(qū)的10萬人,兵力的懸殊不可謂不大,所以,根據(jù)兵力方面的對比,劉邦沒有贏項羽的機會。 項羽當時的亞父范增曾一再告誡項羽:“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所以,要盡早除掉劉邦,不然,此人日后必成大患。” 也許是范增當時的預感太超前,項羽最終沒有在鴻門宴上對劉邦下手,而歷史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劉邦最終成為了大漢天子,而項羽最后飲恨烏江。 司馬遷將這段歷史史實,與“究天人之際”結合到了一起,仔細讀史記原著的時候,筆者對此深有體會。司馬遷總結道:“由是觀之,未有不先形見而應隨之者也。”意思是:總是先看到上天形現(xiàn),而后人間隨之出現(xiàn)景象。
于是逐漸形成了好多學問,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學問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對這個學問理解最深的,應屬司馬遷無疑了。 司馬遷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尊崇英雄主義的歷史時期,當時的進取精神以及開放的風格,這些特點十分顯著,這個歷史時期是人類文明的大跨步時代。 這個歷史時期,人們的思維極度的活躍,在創(chuàng)造方面收獲頗豐。可以說,當時的人們在思想上的追求以及視野的寬闊性上,都是后人難以追趕的。
司馬遷對于“究天人之際”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使客觀世界上不可預測和可預測的界限都變得模糊起來。他將自己無法解釋的,無法查證的,都歸結于神靈。 但歷史應是客觀公正的,就算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也不能違背史實。神靈之說明顯違背了這個原則。 雖然歷史上的某些事會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這并不意味著研究歷史要與神怪靈力相結合。這違背了歷史的本意,歷史是有一定的真實性的,不需要也不能加上個人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