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一位備受秦始皇和秦二世寵信的權臣,曾協助胡亥陰謀篡位,弄權誤國,加速了秦王朝滅亡。然而,這樣一位在歷史上臭名昭著政治手腕老辣陰毒的陰謀家、野心家,卻出身宦官,地位極其卑賤。人們說,他之所以能投機鉆營,混入秦朝的中央政權機關,主要是與他的身世有關。 這是為什么呢?司馬遷的《史記》這樣述說趙高的身世:“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于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秦始皇崇尚以酷律嚴刑治民,而趙高精通刑法,所以深受賞識。秦始皇提拔趙高做中車府令,他大施淫威,殘害百姓,引得民怨沸騰,卻更得始皇寵信。 秦始皇多次巡幸天下,卻在最后一次的巡行中病亡。臨死前,他遺命長子扶蘇繼位。扶蘇人品正派,性格剛毅,最看不慣平素陰險狡詐、兇狠殘暴的趙高的所作所為。如果他即位,趙高的政治生涯就完蛋了。于是,這個身為皇子胡亥之師的趙高偷改遺沼,立昏庸暴虐的胡亥為帝,賜扶蘇、蒙恬死。秦二世上臺后,趙高又唆使他殺盡兄弟姐妹,屠戮宗室大臣。秦廷之中一時血雨腥風,趙高獨攬了中央大權。 秦二世靠陰謀篡得帝位后,生怕有人提起舊事,心中不服他的統治,于是不允許大臣們說話,只信趙高一人之言。趙高便輕易地把持了朝政大權。趙高會弄權,但不懂治國,他只知橫征暴斂、殘酷壓迫,迅速激起了全社會的憤怒,終于爆發了大規模的秦末農民起義,秦國歷代君王創立的大好基業就這樣被斷送了。趙高為何要篡權誤國而成為秦朝的罪人呢? 有人分析,這與他的身世有關。 清朝趙翼認為趙高志在復仇。他解釋說,趙高本是趙國公子,他痛恨秦滅趙國,發誓要報仇。于是他歷經磨難,打入秦統治階級內部,篡奪大權,殺盡秦國子孫,滅掉秦王朝,終于為趙國報了仇,雪了恥。 另一種說法認為這有悖于《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趙高出身秦王室的本家,秦的祖先姓嬴,但先祖封在趙城,所以為趙氏。趙高所姓之趙,并非趙國之趙,而趙城趙氏之,趙高乃秦王族的親屬。如此說來,趙高并沒有什么復國報仇的任務。然而,他對秦王族卻要趕盡殺絕,這是為什么呢? 據《史記》“索隱”記載,趙高父親犯罪,遭受宮刑,其母也淪為官婢。他母親受欺凌而懷孕生子,都算姓趙。這些孩子在苦難家庭中無法生存,只能被閹割入倉做太監,受盡恥笑和侮辱,其實命運很慘。 趙高心中的屈辱和仇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天生機靈的他深知只有討得主子的歡心,才能改變自己悲慘的命運。于是他學會了見風使舵,討人歡心,也看到秦始皇重視酷律,就通讀熟記各種刑法,顯露出才干,被始皇提拔做了中車府令。當上官后,他瘋狂地殘害百姓。為執行秦朝暴政,他想盡、干盡了壞事。而他越狠毒,秦始皇越是欣賞他,認為他辦事很得力、有手腕,就把更多的權力給他。趙高以狠毒陰險害人起家,所以,一旦他大權在握,會用同樣的手段去治理國家。 趙高的父親是犯人,母親是官婢,兄弟們淪為太監,其家庭備受侮辱和恥笑。趙高打心眼兒里恨這些讓他蒙羞的人,巴不得他們及早消失。他是秦二世胡亥的老師,他把自己的冷血無情完全灌輸給了胡亥,使他殺起同胞兄妹來毫不手軟。趙高被閹割,無法傳續香火,于是對子孫繁茂的秦朝宗室產生了一種變態的仇恨。他希望人人像他,個個絕種,他的心才會平衡。他唆使胡亥對秦宗室趕盡殺絕,以滿足自己心中陰暗的快慰之意。 趙高這種陰暗的變態之心,報復社會的瘋狂想法,導致他給胡亥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壞主意,激化了秦朝社會矛盾,最終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