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麗麗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應,臨床表現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食欲不振、噯氣、反酸等,部分還有健忘、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癥狀。 以胃痛為主癥者,為“胃脘痛”;以胃脘部脹滿為主癥者,為“痞滿”;胃痛或胃脘部脹滿癥狀不明顯者,可根據主要癥狀診為“反酸”“嘈雜”等。 基于內鏡和病理診斷,可將慢性胃炎分為萎縮性和非萎縮性胃炎;基于病因,可將慢性胃炎分為Hp胃炎和非Hp胃炎;基于胃炎分布,可將慢性胃炎分為胃竇為主胃炎、胃體為主胃炎和全胃炎。 中醫可辨證分為肝胃不和證(肝胃氣滯證、肝胃郁熱證)、脾胃濕熱證、脾胃虛弱證(脾胃氣虛證、脾胃虛寒證)、胃陰不足證、胃絡瘀阻證。
研究顯示,進食過快、進餐無定時、喜食熱燙食、暴飲暴食、燒烤、口味偏咸、飲酒等是慢性胃炎的危險因素。 慢性胃炎者盡量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或損傷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含亞硝酸鹽食物等)及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等)。此外,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長期過度勞累。 【參考文獻】 1.慢性胃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7):3060-3064. 2.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年 天津)[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6):738-742. 3.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1):1-7. |
|
來自: 周振山peta3s4f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