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足球史上有哪些評述員堪稱超一流呢?中國的足球還沒法發展起來,但擁有世界一流的足球節目。這句話,相信大家不陌生。然而,其實中國也擁有一大批非常好的足球解說。 在筆者心中,此十人當在榜單中擁有姓名,他們評述足球的聲音幾乎已經等同于經典。 10、何輝
可能內陸的朋友對何輝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看過廣體轉播賽事的球迷絕對會記得這位解說。。 何輝,1967年出生于香港。1987年,加盟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球隊海峰,后又效力于依波路足球隊、星島體育會。1989年,兼任張開達測量師行的研究員。1994年,結束球員生涯,先后進入韋堅遜測量師行、振英測量師行擔任物業估價員。1998年,加盟新加坡ESPN衛視體育臺,結緣英超,正式進入足球解說界。2004年,以解說嘉賓身份加盟廣東電視臺體育頻道,并在珠江經濟電臺主播體育節目《贏家》。2007年,同樣以嘉賓身份加盟香港Now寬頻電視,并主持足球評論節目《當何輝遇上丁偉杰》。2013年,加盟香港TVB體育臺,此后經常往返于三臺之間進行直播解說。 總的來說,何輝的解說風格是客觀公正、風趣幽默、見解獨到,貫徹“莊諧并重”。 職業球員出身的他,不僅有著與詹俊相當的豐富資料積累,而且能夠細致地描述球員的動作和意圖,預測球員下一步的動作,并從專業角度分析球隊的戰術部署。 與其余電視臺西裝革履的解說員不同的是,他的衣著十分接地氣,經常在直播中以球衣、帽子示人;而且解說時更不會因為主隊、客隊問題而有失偏頗,所以一直以來深受省港球迷的歡迎。 只從事粵語解說極大地限制了何輝的受眾面,但是業內的解說員們恐怕都不敢否認何輝這樣一位如此專業客觀、如此熱愛足球的解說員,不具備超一流的實力? 9、賀煒
賀煒,著名的文藝派解說&足球評述員。 1980年,賀煒出生于湖北十堰。2002年,在武漢海軍工程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工作,負責節目幕后編輯。2006年,參與德國世界杯部分場次的后方解說,并主持世界杯大型節目《豪門盛宴》,慢慢從幕后走向熒屏,從此被廣大球迷所熟識。 近年來,除了堅守在央視轉播大型賽事的解說第一線以外,還接棒劉建宏,主持過一段時間的《足球之夜》。 總的來說,賀煒的解說風格是專業、沉穩而又不失激情,擅長用帶點文藝和冷幽默的語言打動球迷的內心。他的點評,除了針對這一場的勝負、這一隊的發揮以外,還能從足球這項運動的共性層面上出發,喚醒球迷心中的熱愛,喚醒一種能為大家所共同感受到的刺激與美性。 愛看足球的爺們普遍討厭矯情,但卻能接受他的解說抒情,甚至還會在比賽結束后還能分享“語錄”,這就是他在尺度上把握的神奇之處。這樣一位成功的央視新生代解說員,“吟游詩人”實屬當之無愧。 8、張路
張路,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陜西插隊,兩年后入選陜西足球隊。1973年,考入北京體育學院運動系足球班,畢業后在北京足球隊擔任守門員。1979年退役,兩年后出任央視體育頻道的轉播顧問。1991年,取得北京體育學院碩士學位,同年開始參與央視意甲比賽轉播。1996年,進入國安足球俱樂部任總經理(后升任副董事長),期間成功說服中國足協引進米盧執教,為2002年中國隊沖擊韓日世界杯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除了在PPTV體育上與詹俊合作評球以外,張璐也致力于推廣校園足球文化、推動中外足球交流互動。 總的來說,張路的解說風格是專業精辟、深入淺出和富有激情的,擅長以技戰術打法、球隊動態結合比賽進行實時分析。除了擁有一副懂得抑揚頓挫的好嗓子以外,他在足球理論方面的造詣也頗高,解說、點評和預測常常都能一針見血,但在用詞和造句方面又能確保通俗易懂,即使是外行觀眾也能聽得頭頭是道。 身為足球解說界元老的他,不僅在那個年代的神州大地上引燃意甲新潮流,為中國足球發展盡一份力量,而且即使現在已經年近古稀,也始終能不忘足球、不忘觀眾,堅守在解說第一線、堅守在校園足球文化公益推廣第一線,又如何不值得我們欽佩呢? 7、劉建宏
劉建宏,1968年出生于河北石家莊。199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被分配到石家莊電視臺主持新聞節目。1996年,跳槽到中央電視臺主持《足球之夜》,正式進入足球解說界。2014年離開央視后,除了輾轉到樂視體育、騰訊體育主持體育類節目以外,也有嘗試出版專著、參與社會公益等。 總的來說,劉建宏的解說風格就是“不冷不熱白開水”,其自創的“宏式解說”的定位是儒雅不失激情,專業不失平和,力求用詞準確。其實不難理解,名牌大學新聞系出身的他,自然對語言和文字相當敏感,這也是為什么他的解說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比喻。只是在足球這種需要野性和激動的體育項目里,劉建宏的解說未免有些“軟弱”和平淡無味,因此也一直飽受爭議和吐槽。 “在網絡上,我是被攻擊最多的,但也是最受歡迎的——這是一道奇特的景觀。”誠然,這樣一種介于黃健翔和韓喬生之間的中庸型解說風格,若是沒有市場,又怎能讓他拿下2003年金話筒獎和2005年中央電視臺十大優秀主持人等殊榮? 6、韓喬生
韓喬生,1957年出生于河北邯鄲。1978年,進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擔任體育解說員。1984年,轉入中央電視臺,負責體育賽事的播音主持和解說評論。1985年,取得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現代漢語語言研究專業學位。2010年,榮獲中國電視體育節目最佳主持人獎。 近年來,除了堅守在央視足球解說第一線以外,也有嘗試參演電影、參加綜藝和參與動畫配音。韓喬生,是中國第一代“意識流”解說的代表人物,風格是詼諧逗趣、輕松活潑,常有搞笑的口誤和無厘頭的調侃。 但其實,他最早期的解說是相當嚴肅和謹慎的,頗有官方廣播體育的正經風范。能在央視體制內完成如此巨大而又成功的轉變,還能始終保持著對觀眾的真誠、對足球的激情,想必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足球技戰術在進步、足球解說也在進步的今天,人人都可以吐槽韓老師,可是又有誰能否認,在那個網絡還不甚發達的年代,韓喬生已經是王者級別的解說員了。 5、黃健翔
黃健翔,1968年出生于重慶。1990年,畢業于外交學院二系(英語系)。1994年,進入中央電視臺體育部工作,與李惟淼合作轉播美洲杯,正式開啟足球解說生涯。2006年,受“解說門”事件影響,離開央視;同時,文娛界關于解說員客觀標準的大討論引爆。 近年來,除了輾轉樂視體育、寧夏衛視重操老本行外,也在嘗試主持綜藝節目和進軍電影行業??偟膩碚f,黃健翔的解說風格是風趣幽默、激情澎湃,但又不失專業性和系統性。 作為“理性流”解說代表的他,不僅有著一副寬厚、低沉的嗓音,而且特別擅長娓娓道來式的分析,對球員、裁判、戰術甚至氣候的判斷都相當一針見血。 這種解說風格無疑是成功的,是得到球迷觀眾們普遍認可的,不然他又怎能獲得中國電視榜2000年最佳體育節目主持、中央電視臺2001年十佳主持人等稱號,還被許多報刊雜志撰文大加贊賞呢? 4、李惟淼
這個位置留給黃健翔的最佳搭檔,李惟淼老師。 李惟淼,1950年出生于上海。1974年,入選中國足球青年隊,次年收獲第五屆全運會亞軍。1976年,代表國家隊出戰第六屆亞洲杯,榮獲季軍。1981年,退役到北京體育學院深造,后任職于北京市體育總會。1995年,開始與黃健翔、于大川合作,擔任足球比賽央視轉播的解說顧問。 近年來,由于年歲漸高,加之體育總會秘書長一職事務繁多,故逐漸淡出了足球解說界。 總的來說,李維淼的解說風格是平實、樸素、專業、準確、語言簡練。 他的講解不慍不火、鎮定自若、條理清晰,既不會搶走比賽的鏡頭,又能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賽場內外的一切。 在球迷的聽覺神經得到爆炸一樣的享受后,再灌輸一股溫潤的細流。李惟淼老師潺潺流水般的解說,正好能與黃健翔式的激情解說形成一種良性的互補。 3、于大川
伴隨著于大川老師的一聲怒叫,中國楊一腳怒射,威震德甲的畫面,是否還歷歷在目? “德甲解說三人組”已到其二,又怎么可能少掉已經駕鶴西去的于大川老師呢? 于大川,1942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1980年,赴德國工作學習,深入調查和研究德國的體育歷史及現狀,發表許多相關文章,并翻譯了《足球訓練指導》這本專業著作。留德期間,還結識了貝肯鮑爾、穆勒、希斯費爾德等德國足壇頂級人物和一些德國足球產業公司,為中國足球“以德為師”鋪平了道路。 1995年,開始出任央視德甲比賽轉播的解說顧問。2000年后,漸漸淡出解說第一線,但依然會撰寫一些球評和專欄。2017年8月,因病不幸離世,享年75歲。 總的來說,于大川的解說風格是專業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侃侃而談。除了場上人員和戰術的分析以外,他對德甲足球的歷史故事、球隊之間的恩怨情仇和德國城市的風土人情也頗有研究,在引得觀眾大開眼界的同時又能拿捏有度,不至于喧賓奪主、讓人迷失比賽現場的焦點。 在德甲三人組的聲音傳播下,神州大地上不僅第一次出現了巨頭拜仁、“大黃蜂”多特蒙德、“藥廠”勒沃庫森等球隊的忠實擁躉,國人球迷第一次享受到了來自頂級聯賽的足球視聽魅力。 論足球解說界的引路人,舍于大川其誰? 2、宋世雄
宋世雄,1939年出生于河北樂亭。60年代開始,先后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體育新聞記者、中央電視臺評論員。1978年,宋世雄獨挑大旗,負責央視首次世界杯錄播的所有解說工作,正式進入國際足球賽事解說界。 1982年,奔赴香港演播室,參與西班牙世界杯轉播解說,來自華夏大地聲音的覆蓋到還沒回到懷抱的香江。 1995年,榮獲金話筒獎和由美國廣播電視體育節目主持人協會頒發的最佳國際廣播電視體育主持人獎。2000年,宣布退休,后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短暫復出解說。 嗓音清脆、口若懸河、博聞強識的宋老師,相信也是在座各位朋友對足球的最初回憶吧。總的來說,宋世雄的足球解說風格是激情抒發飽滿、節奏掌控良好、分寸把握恰當。 曾經有人說過,黃健翔的出道意味著中國體育解說從教化為主逐漸過渡到了娛樂為主,也意味著以宋世雄為代表的一個“古典時代”的落幕。 從顯像管時代“掙扎”到多媒體時代的男人,這樣一位在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次把國際足球賽事帶進中國千家萬戶的超級祖師爺,正是足球解說界永恒的經典人物。 1、詹俊
詹俊,1972年出生于廣東潮州的書香門第。詹俊的祖父為一代文豪詹安泰;大伯詹伯慧是語言文學家、父親詹仲昌是通音律的工程師。 1995年,詹俊畢業于中山大學德語系,進入廣東電視臺體育部工作。1997年,出任廣東電視臺英超聯賽轉播的解說嘉賓,正式進入足球解說界。 2001年,加盟新加坡ESPN衛視體育臺,負責體育解說和新聞主持,后任中國臺灣地區英超聯賽的中文解說,在2009年體育臺進入大陸后逐漸被內陸球迷熟識。2012年回國發展后,先后加盟新浪體育、樂視體育和PPTV體育,轉型為互聯網視頻直播解說。 榜單的第一名,怎么排都會有爭議的,相信看官們和筆者本人也明白這樣一點;既然如此,那筆者就帶點私心好了。在這個位置的選擇,筆者選擇的是自己的校友。 不可否認,詹俊是現役足球解說中最具人氣的一位;然而,他在足球解說界同樣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位。 語速快、密度高、數據準,卻讓觀眾幾乎全部接受到了信息量,到底要怎么做到? 首先,詹俊非常大膽地拋棄了華語解說中常見的二人閑聊式(國語)和二人輪流點評式(粵語),而是選擇了傳統的一人獨講式;其次,和何輝一樣,詹俊是“人肉資料庫”。他有著相當豐富的足球資料積累(特別是英超方面),對小球會和非球星的背景大都了如指掌;不論什么層次的比賽都能講個滔滔不絕的他,是很多華語解說員都自嘆不如的。 創造性十足的“金句王”;激情四射的“狂熱派”;把比賽現場、數據和觀點巧妙結合起來進行解說的“數據帝”;攜足球與球迷一起探討人生的“哲學派”。 在詹俊身上,我們可以找全那關于“優秀足球解說”定義的所有標簽。 如果您喜歡這十位解說員,或者這十段關于滿載了足球之聲的文字,一贊未嘗不可。 最后說明的事情是,任何榜單都不能做到絕對的權威性與客觀性;一千個球迷,就有一千種關于理想足球的樣子,同樣會有心中理想的解說風格。 若有任何的遺珠之選以及建議,亦歡迎各路看官&筆客在評論區予以補充或指正,真誠感謝&有緣再會! |
|
來自: qiaodan2300 > 《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