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凡事需要三思啊”甚至圣人孔子還說過“三思而后行”,這個三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在我們一般的思考中“三思”指的是反復(fù)思量再三權(quán)衡。因為“三”在我國古代就是代指多的意思。預(yù)示以后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盲目下結(jié)論。需要仔細(xì)的思考才能去做。“三思”還有其他的意思嗎? 第一種:“思前,思后,思側(cè)” 這里面的意思便是先思考之前發(fā)生的事情,再思考結(jié)果會怎樣,最后思考會不會有一些自己或別人甚至集體不為人知的事情再做決定。這一句話對于人生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會思考之前發(fā)生的事情,也不會考慮后果怎樣。更不會考慮對他人的影響。 第二種:少思長,老思死,有思窮 這一句話出自;《荀子·法行》:“ 孔子 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xué),長無能;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xué);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意思是小的時候要考慮長大的事情,而年齡大了就要多思考死去的時候的事情,富有的時候要樂于施舍。 第三種:思危,思退,思變。 “思危”指的是要思考之前做的事不對的地方,危險的地方;“思退”指的是知道危險的地方,就要退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機(jī)會;“思變”指的是一旦有機(jī)會,就要努力抓住去改變當(dāng)前的處境。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凡事都需要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