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不要小看這這項檢查,在醫院里無論是常規體檢,還是住院檢查,總之只要到了醫院血常規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老唐我就不廢話直接上個血常規的報告單。 ![]() 血常規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對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這三個系統進行檢測和分析。 一般醫生看血常規通常是判斷是否有貧血、細菌感染、白血病、等和血液有關的一些疾病。所以血常規檢測的結果與當時是否進食是沒有任何聯系的,因此在做血常規的時候是不需要空腹的。 另外小伙伴手里拿到的血常規報告單中又分三分類和五分類,上圖是五分類的報告單。 那么三分類和五分類報告單區別是什么呢? 1、三分類血液分析 是將白細胞又分為三大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中間細胞) 2、五分類血液分析 將中間細胞又進行了劃分(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 用老唐的一句話總結就是更加細化,總體還是看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這副圖更加的詳細表達了區別 ![]() 老唐這里不把血常規說的那么復雜,就簡單的說說小伙伴們拿到報告單能看什么。 1、貧血看紅細胞 ![]() 紅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血紅蛋白,它通常被稱為“血色素”,而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是紅細胞,所以血液為什么成紅色就是它在起作用,血紅蛋白主要功能是向器官組織運輸氧氣和運出二氧化碳,所以血紅蛋白的高低是反應貧血程度一種重要指標。 2、炎癥看白細胞 白細胞增多考慮全身或局部感染,如果白細胞明顯增高考慮白血病,還有某些腫瘤也能導致白細胞增多。 白細胞減少一般考慮病毒、細菌、原蟲性感染 3、凝血功能看血小板 血小板增多一般是術后,或者有慢性炎癥,骨髓疾病等。 血小板減少常見于貧血、化療后等。 以上是老唐總結了血常規最簡單的用處,希望小伙伴們喜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