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 興,筆名:西唐愚叟,河南葉縣人。這次開封之行,游覽清明上河園是我夢寐以求的觀光景區。 它位于龍亭湖西岸,占地500余畝,建筑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是一處融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民俗性為一體的游樂場所。它活現了宋代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之意境。今日一游,我竟然感覺不出是身在畫中,還是園林中? 上午8時許,我來到園門前,盛大的開園儀式剛好開始,面面盤鼓震天價響,桿桿旌旗彩浪翻滾,包拯率衙役、府吏騎馬登場,列隊迎賓入園,霎那間,把人們帶進了大宋的盛世樂園。 入園,一尊高6米,重30噸的張擇端花崗巖石像,迎面而立。他手托巨幅長卷,端莊至誠的迎送八方游客。石像后面是寬16米,高3米的《清明上河圖》浮雕。那場面的盛世景象,生動逼真;那人物有三教九流,栩栩如生。 9時正,我西去南折,來到了虹橋。這是一座跨徑25米,高5米,寬9.8米,飾以丹青的仿宋獨拱木橋,真是如虹飄空,飛架在汴河之上。橋南端東側是古老的驛站,這里綠陰艷花,風景幽美,各種服務館舍,典雅舒適,可供游人消遣休憩。橋西側緊靠虹橋廣場是氣宇不凡的十千腳店,取曹植的“美酒斗十千”詩句之意命名的酒肆。這里是工藝文化展區,汴繡、官瓷、木版年畫等工藝品,不僅林廊滿目,而且還現場制作。更有汴河岸上的食品街,店鋪林立,叫賣聲聒耳,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人們在這里就餐,一邊品嘗開封的名優小吃,一邊觀賞柳綠水碧的汴河風光,真是大飽口福眼福。 沿汴河西進,清明上河園的主體建筑――城門樓就座落在這里,它高21.6米,闊1553平方米,施鴟尾,架斗拱,藻井天花,油漆彩畫,金頂丹壁,雄偉豪華之極。穿過8米高的門洞,步出掖門,可登門樓,南部園景,一覽無余。下城樓繼續西行,一座座建筑美、人文美,反映宋代風情的仿古庭院,讓人大開眼界。尤其是王員外家表演的《飄彩球招親》,彩樓前擠滿了游客,那歡樂的場面真像沸騰的海洋,當彩球打中了一個八歲男孩登樓拜堂時,更是讓人笑得前仰后合。一場挨一場的技藝絕、功夫高的雜耍表演,讓人東奔西馳,觀賞不迭。擂臺賽武士奪冠,斗雞場雄雞顯威,賽馬場騎士大顯身手……更有變臉絕活,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一幕幕聲腔圓潤,表演靈巧的曲藝、木偶、皮影、舞蹈等,令人領略出宋代藝術的繁榮和優美。特別是皮影演出的《王五砍柴》,逗得人們眉開眼笑。 從十字街碼頭的雙亭橋,跨汴河折入景龍湖園區,這里與市井百態、民俗萬象的南園大相徑庭。它再現了北宋皇家園林的高雅風范。我順甬道西去,越過雕欄精美的弧形九龍橋,環湖北上。但見,拂云閣上紫氣繚繞,茗春坊里雅靜至深,游藝場內精英輩出……向東返回,穿過大宋科舉的四方院,在碧波蕩漾,金魚戲蓮的湖畔,有一座瀕水而建的宣和殿、宣德殿,是仿建的宋代宮廷。它宏偉壯闊,莊重典雅,工藝卓絕,金碧輝煌,讓人感到皇城內廷的神圣和威嚴。沿廊橋,穿門洞,登殿樓,聽編鐘音韻,賞宮女舞姿,環顧如畫園景,遠眺龍亭湖光,遙望文包武楊府第,滿目的清園大宋盛況,誰不為之陶醉? 我下城樓,串行于楊柳婆娑清幽爽身的內湖外河夾道上,便走進了曲折漫長的畫廊,即御廊。這里有山水彩畫、七十二孝人物畫、中外神話故事圖像等名人佳作,步移畫異,目不暇給。到了畫廊盡頭,但見,假山崔嵬,飛瀑直下,白浪滔天,潭水涌滾。更有孔雀巨雕,五色彩屏,美麗壯觀。讓人一睹,一日游園之苦,頓然消逝。 我回到了清園門口,張擇端正微笑著,手托長卷相贈,為我送行?;匚肚迕魃虾訄@的所睹所聞,這里不是園林,就是一幅畫,我是在畫中游覽啊! |
|
來自: 西唐愚叟gb6iqv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