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子分兩類,一種是搖頭晃腦死讀書型的,比如唐代的詩奴賈島;還有一種是天賦頗高的怪才,比如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清代才子李調元。李調元曾被袁枚稱為“清代蜀中三才子之冠”,是一位戲曲理論家,也是一位詩人,在當時頗有名氣。 李調元平生有兩大“怪”。第一怪是愛書不愛錢,他與父親散盡家財收集各種古籍。他家的書庫名為“萬卷樓”,據說內藏典籍十萬卷,被稱“西川藏書第一家”,但除了書家中再沒什么值錢的東西。第二怪是個性張揚愛逞強,特別好與人對對子。當年他任廣東學政時,與當地的幾位書生同游,看見路旁刻了個上聯曰:“半邊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據說是當年高僧佛印所寫,連蘇軾也沒對上來。李調元思考片刻,對出了下聯:“一塊碑,一行字,一句成聯一句虛”。眾人一聽,贊不絕口。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調元在一次酒宴上的趣事。當年一位官員在家中大擺宴席,招待本地的才子,恰好李調元途經此地,也混了進去。席間不少才子議論到李調元,稱其只是名氣大,其實無真才實學,這讓李調元心中頗為惱怒,卻不好直接發火。 此時官員讓才子們寫個對子,要求以家中兩間廂房的名字“大塊”和“玉珠”起句,上聯要用“起”結尾,下聯要用“來”結尾。本來熱鬧的場面一下子變得安靜起來,才子們都紛紛搖頭表示寫不出來,場面很是尷尬。此時李調元站了起來,寫下了一副對聯: 大塊投河,方知文從胡說起。 玉珠擊鼓,始信詩由放屁來。 這聯雖不算大雅,但卻對得工整,而且完全是按照官員的要求來寫的。上下聯的首句“大塊投河”和“玉珠擊鼓”可作擬聲來解,石頭落水和玉珠擊鼓的聲音都是“撲通撲通”,用在這里是諷刺才子們平時寫詩根本就“不通”。眾人當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心中都惱怒得很,卻寫不出對聯來駁,于是面面相覷問他是誰,李調元笑而不答。坐在一旁的官員聽完對子倒對他挺恭敬,不但以禮相待還真誠地問他名諱。最后李調元讓人為滿足大家的好奇,便再次提筆,以一首趣詩作答: 李白詩名高千古,調奇律雅格尤高。 元盼多少風騷客,也為斯人盡折腰。 雖然這首詩初讀平平,看起來只是一首夸贊詩仙李白的詩,首句更是直接引用明代文人梅之煥在《題李太白墓》中的名句。但細看這首詩就能發現,這其實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藏頭詩,將每一句的首句連起來就是:李調元也。才子們讀完這首詩無不叫絕,對李調元很是服氣,官員讀完更是覺得大開眼界。 如今在蜀中還有不少李調元對對子的趣事,他也成為了當地最受歡迎的怪才之一。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后來他的藏書樓被賊人所焚,從此他便一病不起,享年69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