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位爸爸媽媽都學習過家庭教育的一些工具,方法,甚至思想。那么為什么孩子還是像之前并沒有變化嗎? 其實,作為爸爸媽媽要想真正的落地家庭教育必須要有三個力來保證, 第一個力是思想力,第二個力是覺察力,第三個力是地頭力,也是行動力。 ![]() 思想力,覺察力和行動力是遞進的。思想力是基礎,沒有思想力就不知道如何覺察和行動。只有思想,沒有覺察和行動,思想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沒有覺察就沒有行動方向。所以,有覺有思想力,覺察力,和地頭力才會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最后做到家庭教育的成功。 思想力就是我們學到的思想和方法,思想力會讓我們看得很遠,看懂很多事情。 頭腦里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覺察力就是讓我們知道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如何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與孩子同頻。這樣就很容易處好親子關系。地頭力是最后的關鍵,即便思想再高超,也知道如何做。但是就是最后沒有做到。這就好比“功虧一簣”一樣,是比較可惜的 那么是什么在阻礙行動力呢? 阻礙一個人的行動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惰性和恐懼是主要因素。比如,小時候,在螢火蟲飛舞的夏夜里,總會有大人故意講些恐怖的故事嚇唬我們。懵懵懂懂地聽過的那些故事,一直長留在孩子的大腦里,直到長大成人,那些恐懼依然潛藏在孩子的心底,影響著孩子人格和人生的發展。孩子的心中一旦埋下一顆恐懼的種子,就會背負一個無形的枷鎖束縛他的成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道路將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 非獨立期的孩子,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都需要父母付出精力。 尤其是精神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非獨立期的孩子們需要父母花費更多的心力扶植其養成陽光、正面的心態,只有擁有健康的思想,未來的人生才會走在更加順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必將遇到一個很大的敵人,那就是惰性。家庭教育中的關鍵一環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目標就是為了讓孩子一生幸福、成功和快樂,而惰性對于孩子的一生負面影響非常大,如果不能盡早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惰性,將對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礙。幫助孩子克服惰性是教育孩子不可忽視的重點。惰性不是懶惰,懶惰指一個人不做任何事情,只想做寄生蟲,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惰性就像慣性,局勢人們保持原有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惰性表現為不思進取,不求改變,習慣于墨守成規。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清晰地知道,我們是在幫他克服惰性還是幫他克服懶惰。 以上是筆者給大家的一些建議,各位父母不妨也可以試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