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經驗板塊一:早期口頭語言學習與運用經驗 · 3-6歲階段兒童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重中之重。兒童需要學習不斷傾聽理解交流者的語言,并且在不同的社會交往情境中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 3-6歲期間口語交流經驗為兒童的語言符號系統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也為兒童成長為成功的社會交流者做好充分的準備。 1.談話經驗: 談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題進行的交談。談話是人們最常使用的語言運用形式,也是兒童交流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就一個完整的談話過程而言,包含著談話的傳遞、談話的導向和談話的推進等語言要素(周兢,1996),每一個過程中又涉及到若干個談話的要素,其中較為關鍵的是談話的發起、談話中的應答與輪流、談話主題的深入與轉換、談話的總結與結束等語言要素,這些語言要素都是兒童在口頭語言發展過程中要逐漸學習和獲得的。在學前階段,兒童應當形成獲得運用口頭語言進行日常談話交流的經驗。他們需要學習使用恰當語句談話; 能夠注意傾聽并輪流對話;掌握交談過程結構;采用策略達成交往。 2. 辯論經驗:辯論是運用語言交流表達不同意見的一種經驗。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人們往往產生對某一問題不同觀點意見,如何恰當地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兒童需要逐漸學習獲得的經驗。 學前階段兒童可以學習運用語言解釋己見;能夠堅持個人表達想法;嘗試不同方式證明自己的觀點;并逐步學習運用策略說服對方。 3.敘事講述經驗:敘事講述是一種脫離語境進行有組織表達的語言能力。敘說者需要由記憶系統啟動與敘說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選擇適當的詞語表達概念、選擇適當的句子表達判斷、也需要考慮所敘說內容的合理組織(如有條不紊地敘說內容,交待清楚角色、事件背景或前因后果等)、考慮聽者的注意力與感受等等。敘事講述的核心經驗是指兒童在發展敘事性講述語言能力過程中所需要學習并獲得的最重要的經驗,主要指兒童在學前階段逐漸使用豐富多樣的詞句講述,能夠逐步學習有條理地組織講述內容,同時能夠感知獨白語言的語境。 4.說明性講述經驗:說明性講述是獨立講述的一種類型,是用簡單明了、規范準確的獨白語言,說明與解釋事物的形狀、特征、功用或操作過程的講述形式。說明性講述較少使用生動形象的形容詞,不需要豐富的感情色彩,而是從客觀的角度表述明白事物狀態,交待清楚它的特點、來源或操作過程。學前階段兒童說明性講述學習的核心經驗,主要包括以獨白語言的形式進行說明性講述,使用規范準確、簡潔明了的說明性詞句,以及理解說明性講述的內容組織方式等。 核心經驗板塊二:早期書面語言學習與運用經驗 在著重關注幼兒口語交流能力學習與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學前階段兒童的早期書面語言準備經驗。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 人的閱讀能力被視為當今社會獲得成功的基礎。近年的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3-8歲是兒童學習早期閱讀和讀寫的關鍵期,教育者要切實把握這個發展的時機,在培養兒童口語交流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做好書面語言學習準備。 1.前閱讀: ·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材料中獲取信息、建構意義的過程。幼兒的閱讀不同于成人的閱讀,其中最大的區別在閱讀材料和閱讀對象上。 · 學前兒童主要以閱讀圖畫書為主,并遵循著從“圖畫到文字”的規律逐漸增加閱讀的經驗。學前兒童前閱讀的經驗,重點在于通過學習閱讀圖畫書,建立熱愛閱讀的行為習慣;逐漸學習觀察理解圖畫書內容,感知圖畫和文字、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關系;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閱讀策略。 2.前識字 “前識字”的核心經驗是指幼兒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前,獲得的有關符號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規則上的意識,并在有目的、有意義的情景中初步習得符號與文字的經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前階段,我們不以兒童識字、認字為目的,早期書面語言準備的經驗重在激發兒童對符號和文字的興趣,發展兒童文字意識。 前識字的核心經驗范疇包括三個范疇,一是獲得符號和文字功能的意識;二是發展符號和文字形式的意識;三是形成符號和文字規則的意識。 3.前書寫 前書寫是兒童讀寫學習的一部分。主要指兒童在未接受正式的書寫教育之前,根據環境中習得的書面語言知識,通過涂鴉、圖畫、像字而非字的符號、接近正確的字等形式進行的書寫。早期的前書寫經驗對兒童整體的語言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應當在前書寫過程中獲得與漢字的紙筆互動的體驗,建立書寫行為習慣的經驗,感知理解漢字結構的經驗,并且能夠形成創意書寫表達的經驗。 核心經驗板塊三:文學語言學習與運用的經驗 文學語言是早期語言學習的一種特別的經驗儲備。我們都知道,學前階段兒童喜歡聆聽學習各種兒童詩歌、童話故事和散文,這種通過口頭語言方式輸入傳遞的語言信息,卻帶有凝聚書面語言特質的高質量語言的價值,對于兒童的語言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前兒童在兒童文學作品學習過程中,主要獲得哪些重要的文學語言經驗呢? 1.文學語匯 文學語匯是指文學作品中所運用的全部的語詞總和,既包括詞匯、語言句式以及修辭方式。語匯是兒童語言的內容,也是兒童語言的材料。借助語匯,兒童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形式和主題,同時語匯還是兒童運用文學語言表達內心世界的重要材料。 學習文學作品是兒童擴展詞匯的重要途徑。文學詞匯的學習要求兒童理解、掌握作品中出現的新詞匯以及描述人物或事件發展的關鍵性詞匯的含義,并嘗試在仿編和講述中運用。 2.文學形式 文學作品的形式指作品內容賴以顯現的文學的體裁、結構和表現手段等。 學前兒童在經常接觸學習文學作品過程中,感知并獲得漢語兒童詩歌、故事、散文文學作品的形式,理解兒童詩歌、散文和故事的結構基本特征;感受漢語兒童詩歌的不同節奏韻律;了解漢語散文語言形式; 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過程;嘗試用語言按照詩歌、散文和故事結構進行仿編。 3.文學想象 文學想象是兒童學習依據語言進行文學想象的經驗。文學作品是以想象為基礎的作品,想象是文學作品的基礎和靈魂。 · 兒童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會自然地跟隨作者的描寫、抒情、敘述形成相應的畫面印象,一個有著良好作品理解和欣賞能力的兒童,必須具備良好的通過語言理解并進行文學想象的能力。 · 再造與創造:學習通過口頭語言或者圖畫畫面想象理解文學作品內容;想象兒童詩歌或者散文的畫面意境;調動個人生活經驗想象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與主要人物特征;嘗試用自己的經驗想象和編構故事,并嘗試創意仿編兒童詩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