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月球背面的360度環拍影像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內,它是由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攜團隊帶來的,他們要講一個關于探月的故事,這故事,源遠流長…… 一個仰望月亮的民族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翻閱中華民族的歷史,可以發現,在質樸而平淡的生活中,我們的祖先始終保持著對月亮的浪漫幻想,根植于我們靈魂深處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便是我們邁向月亮的的第一步。 這千百萬年的幻想,正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實現著。 2007年11月5日,我國“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成功實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動,成為我國第一顆繞月衛星。 2013年12月14日21時14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平穩降落在月球上。 2013年12月15日,月球車“玉兔號”抵達月球表面。 而今年1月3日,在從未有任何人類文明涉足的月球背面,留下了第一串屬于文明的足跡,那就是中國的玉兔2號月球車。“小兔子”在月球背面看似輕松的漫步,是航天史上無比壯麗的一筆。 這背后凝結的是一代一代航天人攻堅克難,艱苦卓絕的努力。 十四個白天和十四個夜晚 探月,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過去的六十年歲月里,沒有一個月球探測器能夠成功實現月球背面的軟著陸。面對月亮,我們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考驗。 比如月球表面溫度的問題,受地球的潮汐影響,月球的白晝和黑夜都更加的漫長,一天相當于地球上的一個月,在這一天中,十四個白晝,月球表面溫度可達127°,而在十四個夜晚當中,月表氣溫會下降到-190°左右,玉兔二號,必須在這樣嚴苛的環境里生存下來,而這,只是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技術難關之一。 這就是探月。如同宇宙給人類的一場嚴峻的考試,沒有參考答案,甚至連問題都需要我們自己事無巨細的列出,且九十九分這個選項是沒有的,必須滿分,才能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先生,從事航天事業四十一年。在這四十一年間,他事無巨細的在做這張考卷,他負責研制的中國第一代計算機遙測系統和遠程航天測控通信系統,達到同期(當時)國際先進水平;主持實現我國航天測控通信由第二代近地軌道到第三代深遠空間的技術跨越;主持完成嫦娥二號多天體多目標探測,開辟了中國深空探測新領域;發表論文達70余篇,出版專著10余部,獲10余項中國發明專利。 玉兔二號登陸月球背面成功的輝煌,正是這樣無數樸素的努力造就的。一代一代航天人,如吳院士一樣,正以有限的生命征服著無窮的宇宙。 你看,不要以為夢想很遙遠。 在那些平凡而又努力的日子,它正一點一點,向我們靠近著。 月亮背后的五星紅旗 吳偉仁院士說:“對于我們每一個參與到探月工程的工作人員來說,它(玉兔二號)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在探測器被送上火箭的前一天,我們的技術工人摸著玉兔,拍拍它、對它說‘要聽話,好好飛行,不要走偏了,不要摔跤’。好像是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往遠方。” 2019年1月3日,玉兔二號成功完成了與嫦娥四號的分離。 2019年1月11日,玉兔二號圓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項任務:與嫦娥四號互拍,也讓我們看到了閃耀在月背的第一面國旗。 ![]() 玉兔二號挺過了三個月的設計壽命,開始超期服役。 ![]() 伴隨吳偉仁院士帶來的月球背面360°環拍視頻,“小兔子”真的沒有辜負航天工程師對它的期待,它正在將月背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帶給地球。月亮,將不再遙遠。 這背后,是一代一代航天人無悔的青春,是鼓舞著每個中國人的航天精神。 天耀中華,建設航天強國,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