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剛認識了一個小朋友,這是一個剛上初中的女孩子,文靜、乖巧,一眼看去就是老師和家長眼里的好孩子類型。 可是這個小姑娘對我說:“我特別害怕別人否定我,因為別人否定我就會討厭我,沒有人保護我,所以我每天都在想怎么能夠讓老師喜歡我。我必須要努力上進,學習成績好。我也在想怎么能夠讓同學們不欺負我,我必須得讓他們覺得從我這里獲得了很多的東西。” 是不是生氣了?有沒有累了?會不會受委屈?憤怒、悲傷、煩躁,這些她完全不敢表達。她表現得再好,都覺得自己很自卑,她在老師父母眼里再優秀,也是不自信的。 女孩子的父母很擔心她不自信的狀態,可是,通過了解我卻發現,小姑娘的不自信恰恰是來自于父母對她的影響。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誰都希望能夠培養出一個自信有力量的孩子,可遺憾的是,撼動孩子自信根基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自信心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養起來的。對于孩子來說,最初的自信是需要通過外界的反饋來建立的,因為小孩子的生活經驗比較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比較弱,通常情況下需要成人的輔助,這種行為模式下,他們對于自己能夠應對外界環境的能力,自然就會存在信心不足,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去體驗自信的感受。 心理學的研究理念認為,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現和成就感三個維度,反應了一個人的自信水平。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就是我能做到,自我表現就是我要去做,成就感就是我做到了。 比如孩子搭積木。當他覺得我能夠把積木搭起來,這個時候就叫做自我效能感,這是他對于自己的一個主觀的認知;然后他就會去嘗試,這個嘗試就是自我表現,這是驅動力;最后,他成功的搭起來了,他做到了,這個就是成就感,是他在情緒層面的一個積極的體驗。 如果在認知層面上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那他就會更積極的自我表現,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就感,而這樣的成就感,反過來又能強化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這樣循環,進而建立和強化了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個自信的品質。然后這個品質就會成為他個性中很穩定的一部分。 而作為家長,很多時候我們非但沒有幫助孩子體驗自信的感覺,反倒是起了反作用。 我咨詢過的案例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曾經在一個小組里面有四個小朋友,他們需要通過投票來選一個小組長。在競選前呢,這個小男孩A為了給自己拉票,就對小男孩B說:一會兒投票的時候,你選我一票,我選你一票,讓咱倆都至少有一票。那這個小男孩B呢就答應了。 結果到投票的時候,小男孩兒B特別守信,他投了A一票,但是這個A耍了個心眼他沒有投B。最后結果我們可想而知啦,這個A當選了。這個小男孩B很沮喪,在活動結束以后就跟媽媽講了這件事情,媽媽聽完了以后呢,知道孩子被捉弄了呀,被欺負啦,就特別著急,而且她認為在這個相處的過程中,自己的孩子是不那么自信的,他處于跟隨的一個位置,媽媽也因此非常的焦慮。后來我跟跟爸爸聊了一下,發現爸爸和媽媽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爸爸認為在這個事情上面,自己的孩子信守了承諾,他沒有做錯事情,而且應該得到肯定。你看,同樣的事情,爸爸認為就是有成就感的事,媽媽認為是有挫敗感的事情,為什么這么不同?其實這中間就有他們自己的自信水平的投射。 爸爸比較自信,所以他看到了孩子的行為值得肯定。媽媽沒有那么自信,所以她就忘了最核心的原則——信守承諾,更多感受到的是對孩子的擔心,覺得她的孩子被欺負了。 所以,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的時候,我們父母自己的自我成長也非常重要,只有我們提高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更客觀的看待孩子的行為。 除了父母自身的自信水平之外,我們還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夸大化。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隨便貼標簽。比如有一個孩子各個方面發展都不錯,大部分的情況也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只是他在畫畫方面表現的不自信,因為他真的不太會畫,那如果你因此就說這個孩子不自信,就相當于給他貼了個標簽,這樣的標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他反而會更退縮。 如果今后遇到孩子不擅長的事情,你可以認為只是孩子在某一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就把注意力聚焦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困難上,那不管是你還是孩子,壓力都會小很多了。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幫助我們的孩子建立自信心呢?有三個方面可以供大家參考。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孩子在與父母的依戀關系中,能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認同感,他就會有探索世界的勇氣,他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進而產生更多的勇氣去嘗試新鮮事物。 給孩子正面的評價。 正面的評價不是一味的表揚,過度的表揚可能會導致孩子的不合理期望和認知,正面的評價,著眼點在于,關注孩子的努力和方法,而不是結果。 幫助孩子將成功經驗和自我綁定。 孩子建立自信有兩個條件。第一是確定這件事是“我”做的;第二是這件事的成功和“我”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這種聯系。比如多陪孩子去參與各類游戲,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去確定:這件事是我做的。當我們陪孩一起完成各項游戲、運動或者挑戰的時候,孩子們的自信心就在悄悄地建構了。 最后,請記得完成之后,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是你做的,是你把這件事做成功的,你很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