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 很害怕感冒?? 家里一抽屜都是各種感冒膠囊來圍追堵截 但如果,感冒處理得又快又好 也是調理體質的絕好機會 如果處理不好,反而越治越糟糕 感冒,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最常見的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患病。 雖然有很多人的一些感冒可以不治而愈,但是,越是小病越是容易出差錯。 拜廣告所賜,感冒藥很多人都可以說一大堆出來,但有時候幾粒“白加黑”,或衛生服務站“輸個液”也解決不了感冒。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感冒只要對癥,中醫治療又快又徹底! 為什么會感冒? 就是身體被外邪入侵的信號 感是感受,冒是觸冒。感受觸冒了外邪,外邪包括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類自然界邪氣。 風為六淫之首,流動于四時之中。比如:冬季夾寒、春季夾熱、夏季夾暑濕、秋季夾燥,梅雨季節夾濕邪等都有可能成為治病因素。 風邪為六邪中破壞力最大的,《黃帝內經》說:“風者,百病之始也”。 感冒如同外敵入侵,以感受風邪為主,因為它一年四季都在,而且它還是一個載體,人緣極好,喜歡拉幫結派,其它五邪都會乘風踏浪,伙同風一起搞事情,對人體發起進攻,鉆到我們的皮膚毛孔里。 風邪侵犯人體,第一道關卡在肺衛 ▼ 風邪如果侵襲人體,它最常的入口就是從口鼻而入,或者從皮毛而入。 保衛我們人體最外面的一道城墻——腠理閉合,肺衛,就會失調。 《素問》云:“傷于風者上先受之”,肺為臟腑之華蓋,它的位置最高,所以外邪侵襲,肺通常是第一個遭殃的,肺衛功能失調,腥風血雨的感冒說來就來~~ 最常見的兩個感冒:風寒和風熱感冒 都有哪些癥狀? 中醫的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夏日的暑濕感冒以及體虛感冒,其中臨床以風寒、風熱感冒最常見。 關鍵就是寒熱的區別,這兩大類的癥狀和治療均有差異哦。 01 風寒感冒,治則:辛溫解表 風寒感冒是由于風邪和寒邪的“力量”戰勝了人體自身的正氣,邪氣暫時領先,所以人會表現出一些以“邪氣”為主的臨床癥狀。 風寒的感冒,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 惡寒較重:因為寒邪也越來越多,怕冷的感覺很明顯,是添衣加被烤火也不解決問題的,蓋了好幾床被子還瑟瑟發抖,就是惡寒。 ? 發熱較輕:體溫升高,不超39℃,惡寒要比發熱的感覺重。 ? 無汗:因為腠理閉合,里面的津液出不來,出現的結果叫無汗。即使有汗,也是少汗。 ? 舌苔薄白。 再復習一下寒的特性:寒主收引,其性凝滯,它郁遏陽氣。 寒邪會凝滯經脈,收引氣機,所以導致全身的陽氣舒展不利,就像交通道路阻塞,人常常會感覺渾身難受,肢體難受、發酸、發沉,頭痛,項背不舒服,輕微咳嗽,痰,鼻塞流涕。 因此,風寒感冒的治療原則是:祛風散寒,辛溫解表。 此時依然有一些廚房好物可以拿來一用: ? 紫蘇葉可以解表,內服外洗,當然,解表的紫蘇是不用煮太久的,煮兩三分鐘就好了。 ? 蔥豉湯(比較溫和):蔥白(1段,留須根),生姜(2片),淡豆豉(5克),煮湯,開鍋5分鐘即可。 ? 還可以來一碗姜蔥粥,白粥煲好后(粥不宜熬過久,米粒和粥水應該是分離),放幾片生姜,放幾個小蔥頭連須須一起煲開即可。 以下是老劉的臨床常用處方,供大家參考。 辛溫解表:羌活9-12g、防風6-10g、芥穗6-10g、麻黃3-6g、川芎3-6g、蔓荊子9-12g、桂枝3-6g 02 風熱感冒,治則:辛涼解表 風熱感冒的癥狀表現與風寒感冒不同,是由其風邪、熱邪的性質共同決定的。風熱感冒也有幾個特點: ? 發熱重:一般體溫高于39度;? 口渴:因為熱邪能傷津、耗氣,屬于陽邪。? 惡寒輕:怕冷的感覺會比較輕一些,會容易出汗;? 舌苔薄黃,舌邊尖紅:即使是舌苔薄白,而舌邊是紅的;風熱還伴隨其它熱象:咳嗽、咳黃稠痰、嗓子痛、紅腫,這都屬于熱象。廚房可以用得上的辛涼解表小妙方:? 薄荷、魚腥草是很好用來辛涼清解的藥,可以煮水喝。? 如果出現流濃涕、咳黃痰的癥狀,不放試試用白菜根煮水喝。白菜根有解熱、滋陰的效果,對治療風熱感冒具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做法:把大白菜根部切下來洗干凈,放入1L的水中煎煮15分鐘,知道菜根的汁液融入到水中就完成了。早晚各喝一次,好得更快 以下是老劉的臨床常用處方,供大家參考。 辛涼解表:銀花9-12g、連翹6-10g、野菊花9-12g、魚腥草15-30g、地丁9-10g、防風6-10g 劉醫生總結 西醫認為, 感冒多由感冒病毒或細菌引起,多采用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療。 中醫在治療感冒上有其獨特的療效,且不會誘使細菌發生變異。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得當,效果遠比西藥好且快。 中醫的風寒、風熱感冒,因外邪客于肌表所致,所以用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法治之。 張仲景提出“汗而發之”,“解表”就是用“汗發”來祛風散寒、祛風散熱。 人體在感冒時期內外邪氣相引,通過正確的治療可以把里邪在表上清理出去,豈不是治病的一個最好時機? 因此,處理好每一次的感冒尤為重要,可以說每一次的感冒都是上天賜予你調理體質的最好機會。 最后,再講一下小兒感冒 小兒生病特點: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所以在對待小兒感冒上,有幾個原則需要把握: 第一,小兒的用藥宜輕緩。兒童劑量適當減量,5-6歲左右的小朋友減半,2-3歲的用三分之一的藥。 第二,小孩的變證特別快,變證多端,要隨時觀察。小兒感冒,如果出現發熱了,需要檢查血常規,該做的胸片都要做,因為孩子的耐受能力比較差,疾病發展變化得很快,發燒到39.5很容易驚風。因此,治小孩病要立取速效,隨時觀察。 第三,小孩感冒最容易夾食。小孩一般吃東西都沒有準確定量定數,容易膈食。所以小孩一感冒往往多夾食。如果小孩嘴里有味,舌紅、舌苔厚、肚子脹,不管你感冒如何,在生活調理上一定要加上消導食積的藥,比如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各6g一起煮水喝。 我是中醫老劉,專注中醫科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