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繩的標志,琉球王國450年的政治文化中心”,這是今天很多日本媒體頭版頭條。 作為琉球王國曾經存在的標志,首里城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短時間內,我們將無緣一睹首里城的風貌,那么就通過方寸,回味已經逝去的美。  30日晚,首里城的一場火災,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沖繩。說起沖繩,其實我們有一個更熟悉的稱呼就是—琉球。 提起琉球,真可謂百感交集,琉球一直中原避難人士的首選,在中國歷史上大量人士遠遁琉球避難,并且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受中、日、朝鮮文化的影響。從1372年開始就是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在日本明治維新后,被迫成為中國和日本的“兩屬”。1879年日本強行“琉球處分”,將琉球改為沖繩,宣告琉球王國的覆滅。去過沖繩的都知道,今天沖繩縣的兩處地標性建筑分別為守禮門與首里城正殿,而作為今天的主角—首里城正殿,更是作為曾經琉球王國的標志,在2000年作為“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跡”的遺產點,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日本2001年《世界遺產》(第10輯)版張(第8枚即為本次被焚的正殿) 首里城作為當年琉球王朝的王城,濃縮了在將近五百年的時間里,琉球群島王國廣泛地與外界進行著經濟和文化交流,從而造就了這一獨特的文化遺存。 ▲日本2009年《旅之風景》(第三輯)郵票-首里城公園但是不論是受禮門還是首里城,都不是當年琉球王朝的建筑遺存,均為二戰后日本復建的建筑。 
▲日本1996年《沖繩縣.首里城正殿》郵票 1879年,日本開始對于琉球采取的是殖民統治,對其進行各種掠奪。在二戰末期,面對盟軍的攻島,日軍不僅僅在首里城下挖掘工事,建設指揮部。更驅琉球本島居民為“肉盾”,阻擋盟軍進攻,甚至選用琉球本島居民的墓碑作為掩體。日軍戰敗在即,又逼迫剩下的島民跳崖殉國,不從者皆遭槍決。 首里城在二戰中被毀,而琉球本島的文化也被日本洗刷殆盡,直到今天日本都“不心疼”沖繩,所以美軍駐日的基地,日本政府依舊選擇在沖繩。 
▲琉球郵政1958年《守禮門復元紀念》郵票 今天的守禮門是1958年重建,而被焚的首里城正殿則是1992年(和小編是“同齡人”),從古籍文獻中找尋資料,進行重建。 
▲日本1992年《沖繩復歸20周年》郵票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是“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跡”,并不是其建筑本身,但是也從側面證明了,其復原建筑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這次火災之后,應該還給再次重建了。 
▲日本2018年《日本夜景》(第5輯)郵票-首里城 最后在小編想說,繼巴西博物館,巴黎圣母院還是首里城,相繼被焚。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東西方歷史遺留下來的古代建筑,在這些“意外”面前都顯得格外“脆弱”,他們的損失都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損失。
△J120《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郵票 通過首里城被焚,短時間內一棟建筑就化為灰燼,所以說中國的土木建筑,顯得格外脆弱。所以在古建或者山野之中,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 
△1998-1《人民警察》郵票(6-5)防火滅火 
現在想想故宮曾經的“看門人”單霽翔說過“你們都說萬無一失,但是對于我們來說,一失就是萬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