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建筑】媒體支持 我與建筑師有個約會 第二集 阿爾瓦羅·西扎 álvaro Siza 我與 建筑師 我的建筑中沒有“我” 有個 約會 點擊觀看本期視頻 嘉 賓 介 紹 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 葡萄牙著名建筑師,被認為是當代最重要的建筑師之一。1988 年獲西班牙建筑師協會金獎、阿爾瓦·阿爾托獎(Aalva·Alato);1992 年獲普利茲克獎; 2012年獲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頒發終生成就金獅獎。他的作品注重在現代設計與歷史環境之間建立深刻的聯系,并因其藝術化的風格和對現代社會文化變遷的敏銳捕捉,而受到普遍關注和承認。 一言 吾 藏身于環境的“我” 吾 一 吾 西扎的建筑中沒有“我”。他從未在作品中加入過什么“標志性”元素,他的建筑匍匐在環境中,與環境融為一體。然而他賦予建筑的減法哲學,卻讓他的作品擁有了很強的辨識度。白色的墻體,筆直的線條,極少的柱子,光線與風景巧妙地進入場所……曾夢想成為雕塑家的西扎,找到了建筑與藝術的聯結,進入他塑造的空間,人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漫游。 阿爾瓦羅·西扎 álvaro Siza 西扎的合伙人,葡萄牙建筑師卡洛斯·卡斯塔涅拉評價道:“西扎并不屬于任何新的流派,而是作為現代主義的延續和傳承。”在這個風格漸漸消亡的時代,西扎并不熱衷談論作品的個性,他更關注建筑本身如何與自然對話,體量與空間如何達到平衡。 建筑師卡洛斯·卡斯塔涅拉 Carlos Castanheira Serralves Museum,波爾圖 一言 吾 讓光線進入空間 吾 一 吾 álvaro Siza在辦公室 波爾圖 光線,是西扎在設計一個項目時最重視的部分,對他而言:“窗戶是一座建筑的靈魂。需要將其整合,并從內部和外部做深入的研究。”在設計圣瑪利亞教堂時,西扎對窗戶的安置,除了空間設計上的考慮之外,更多了些文化上的重塑。他一反傳統,在圣瑪利亞教堂內部開設超長的窗戶,做禮拜的人們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身在其外也能觀察到室內的景象。內部與外部不再毫無溝通。類似這樣的革新,重新定義著現代“教堂”的概念。 Santa Maria Church, Marco de Canavezes,葡萄牙 一言 吾 年輕與永恒 吾 一 吾 Santo Tirso Museum of Contenporary art, 葡萄牙 西扎熱愛建筑,熱愛家鄉葡萄牙,也熱愛在葡萄牙以外的世界各地做建筑項目。86 歲的西扎,思想依舊非常開明,宛如年輕人,他認為一名建筑師身上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激情”。大部分西扎的作品已有超過五六十年歷史了,然而即使是用當下的眼光去評判,依舊沒有過時。從某種角度而言,西扎的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永恒的經典。 Boa Nova Tea House,葡萄牙 álvaro Siza手稿 波爾圖 一言 吾 與中國的緣分 吾 一 吾 álvaro Siza講述他在中國的經歷 波爾圖 西扎與中國的緣分始于10 年前的淮安實聯化工水上辦公樓,他極富創造力地將工廠置于水上,300 米長曲線清水混凝土挑戰施工高難度。凝固與真實遇上流動與空靈,猶如一首詩作,美而不失嚴謹。在西扎看來,中國項目設計的方式和理念與歐洲項目不同,他強調對品質的追求。 淮安實聯化工水上辦公樓 中國江蘇 正如西扎所說:“如果要否認建筑的藝術性,那意味著我們接受了那些并不完美的作品”。走入西扎的建筑,如同欣賞一件藝術品,你將體會到更多“言外之意”。 ![]()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中國杭州 ![]() 本期拍攝花絮 獨家冠名贊助 ![]() 媒體合作伙伴 愛奇藝、文化力研究所、網易設計、外灘THEBUND archdaily、designboom設計邦 、新浪家居、一筑一事 澎湃號、青年建筑 、Duni設計學院、Zaome Design 馬蹄室內設計網、建筑學院、PChouse、建筑師瘋人院 有方、看見景觀、騰訊家居、設計氣象臺、營造家 廣州設計周、AssBook設計食堂、尖叫設計 出 品 方 出品人 : 朱麗康 本期導演 :JIA LI (紐約) 策劃 :李昕 后期剪輯:YiWei (紐約) 攝像 :GuanNan Li(柏林) 攝影:李志雨 翻譯 : 程璐 執行統籌 :ShaoYi (紐約) 宣傳 : 田雅婷 設計: Carol Z 照片 : Fernando Guerra 助理 : 陳開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