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為先人的墳墓立碑,就是做一個準確的記號,方便后人們為先人上墳拜土,也是人們慎終追遠的一種寄托,而發展的今天,在有些地方,為先人立碑,竟然成了一個“面子工程”,有些人家花高價圈墳墓,樹大碑,不僅占用了土地,也浪費了錢財,同時帶動了社會上的某些不良風氣。 而對于為祖墳立碑這事,法律沒有禁止,風俗也未必提倡,是各家各戶自我的行為。經濟條件好的,或者日子過得順暢,自然可以講究一些。但家里條件不好,子女事業也不順,成天東跑西奔的討生活,立碑不立碑,真的是不重要,重要的知道先人的墳墓在哪里,逢年過節該祭拜一下還是要祭拜一下。假如祖上真有靈氣,可以保佑子孫后代,那么,這個靈氣在意的也只是祭祀時的心誠,不在祭品的多少與貴賤,也不在于墳前是否樹有高大的墓碑。
據小編掌握,農村這幾年給先人墳墓樹碑,幾乎成了風氣, 這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生活提高,大多數人家開始顧及“臉面上的事”,所以樹碑圈墳等風氣愈演愈烈。而沒有給先人墳墓樹碑的,肯定有其自身的原因。這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家族的不團結。
還有一條,就是子孫日子過得不順,或者沒有經濟能力,或者沒有出息,要工作沒工作,要老婆沒老婆的,誰還去操心樹啥碑呀! 所以,在目前樹碑漸成風氣的形式下,農村很多人家的祖墳上都樹了墓碑,但總有一部分人家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為先人的墳墓樹碑。其實,這真的無可厚非,每家的情況不同,不樹碑也未必是這家人家不孝不賢,大家實在沒有必要把為先人墳墓樹碑看得太重,不要當成面子工程,或者當做“顯擺”的手段,祭祀貴在心誠,如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