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公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明確,高等學校要嚴格執行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連續三年不承擔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轉出教師系列。盡管是遲來的決策,我為此點贊。 近20年來,隨著高校晉級考核評價偏重于科研和SCI論文,很多高校的本科基礎課再難見到教授的身影。越是科研多的教授越不上課,似乎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美其名曰科研為主,一心搞科研。 很多本科生直至畢業,也沒聽過本校牛教授的課,至多聽兩場學術報告而已。 這種狀況導致本科教學質量滑坡,而且造成一種越做科研越名利雙收,而教學似乎成了“無能”教師的本分。 大學教授,顧名思義要教授知識,教學科研是兩條腿,缺一不可。而現實是,一些教授從未上過本科基礎課,頂多上點實驗課或選修課,缺乏完整的知識體系。除了會寫論文,教學甚至不如講師。現在的某些大學,年輕老師沒有經過任何培訓,直接上本科課的情況屢見不鮮,似乎也沒有人關注。教學效果好不好也無人過問,只要上課就行。從海外引進的基本是做科研,而不是上課。教學獎勵比起科研獎勵天壤之別也是教授不屑本科課的原因之一。 我們這代人,從畢業當助教,帶實驗課,批改作業開始,然后經過嚴格的教研室把關才能上本科課。把能上本科課當成榮譽。現在教研室取消了,評課也沒有了,大家都在為科研打拼。提職晉級展示的是項目論文專利,誰看你上了多少課? 如此,教學滑坡是必然的。盡管領導口頭上也說重視教學,無非是開學聽課,嚴格紀律,論文查重,期末監考或搞點教學比賽之類的花架子。實質的教學質量并不關心。 我認為,大學教授應是教學科研的學科負責人。在科研方面要有自己的領域和特色。教學也要成為一流的教師。不但親自上講臺,還要開展教學研究,編寫教材,組織本學科老師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教授才是稱職的。 能不能上好本科基礎課,是大學教授的基本功。不上本科基礎課的教授不配當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