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的前身叫做韘(shè)。《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韘初見于商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清朝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制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 商代時期的韘 商周時期和田獸面紋玉韘 幾千年來,扳指的形制,出現過很多種樣式。最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后來取消。在我國,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國外則突厥-土耳其、韓國至今仍在使用。蒙古與清朝,則主要使用桶形扳指。 春秋時期的韘 傳統的漢族扳指兒與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扳指兒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一般為圓柱體。 戰國時期的韘 戰國早期的羊首玉韘 據考證,桶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紀以后。17世紀以后,漢族將扳指發展為首飾。 漢代韘 漢代鳳紋韘形器 至清軍入關前,漢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兒,呈黃色,年久變為淺褐色,以'有眼'者為貴。 清代虎骨扳指 滿族人入關后,大量貴族子弟不再習武,卻仍然配戴扳指,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鹿角、發展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 清代琥珀扳指 軍事所用的扳指,現今俗稱武扳指,皆由駝鹿角制作,在夏季手出汗的時候,駝鹿角中的角質蛋白會由汗液析出,扳指內壁產生粘性,均勻的血線可以增加透氣性,久戴并無穢臭之氣。 清代鹿角扳指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為最多。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碧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清代玉扳指 至于戒指,又名“約指”,俗稱“鎦子”。清代,旗人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于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團結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鑄有'二人平心'之字樣,夫妻間亦有借用此種戒指以表示心地無二者。 清代銀燒藍扳指 后漢族人士亦多效此風。 扳指原本使用犀牛角、獸骨制作。(中國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五行相克”的說法。)有明顯的磨手感覺,因此,八旗子弟便對扳指兒的制作工藝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扳指表面必須十分光滑,筒狀內部接觸手指部分以不“克手”(即“光滑柔順”)為準。不使用時,常要雙手反復搓磨,使制作時肉眼不可見的'毛刺'通過手的“摸”、“搓”逐漸達到光滑,即類似現代制作工藝的打磨拋光工序。 清代瑪瑙扳指 根據不同的材質,就有不同的扳指兒護養方法。比如象牙扳指一般有槽痕,所以要經常擦拭槽痕中的污漬,但多用上好的皮毛。象牙制品一般會在五六十年后開裂,所以很少用水來清洗,而是多用胭脂(純天然制作)和酒糟來清洗,不僅有很好的清潔消毒功效,而且還也不會出現水中雜質浸入象牙內形成漬斑的情況。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為象牙扳指兒制作一個紫檀木的內膽,因紫檀木略有淡香且能吸水分,與象牙可以達到互為護養的功效。玉質、翡翠扳指兒的保養基本就和玉鐲的保養差不多,在把玩時用指肚之肉來打磨扳指。 清代虬角扳指 扳指兒雖小,卻也受到森嚴等級的制約。翡翠、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制作的扳指兒,非王公貴族,一般人是不能隨意佩戴的。漢族貴族扳指兒以翡翠材料制作者為首選,其色澤澄渾不一,而且花飾斑紋各異,比率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皇室貴胄不敢輕易佩戴。普通人佩戴的扳指兒以象牙、瓷質為多。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兒,以白玉磨制者為最多。這種種分別,在當年是判定等級身份的標志,在如今則是衡量市場價格和收藏價值的尺度。 清代碧玉扳指 扳指兒的大小厚薄,依使用者文武身份定奪,武扳指兒多素面,文扳指兒多于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既然等級森嚴,那么,扳指兒中的極品,自然是皇帝的御用之物。從多爾袞進關到順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兒都是有著嚴格的慣例和規定。清宮造辦處先是依皇帝諭旨讓玉作、牙作等專業機構按照皇帝的意愿和喜好做出上用紋樣,再經皇帝本人修改確認后方可制作。 清代雙龍金扳指 為制造一個合用的扳指,乾隆皇帝可以在外出避暑之時,連續七次來回傳遞命令以及扳指實物,要求工匠修改。御用扳指兒上面,經常有御題詩、詩意畫和宮廷專用紋飾等帶有濃厚人文氣象的雕刻。這類扳指兒是當時技藝最高工匠的傾心之作,也是當時宮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氣質愛好、文化理想和審美品位的集中表現。不過,這一類的扳指兒兒數量十分有限。 清代瓷扳指 其次是御賜扳指。對于很多各地高級官員、附屬國進貢或宮廷在江南定做的扳指,皇帝往往不是自己戴,而是賞賜給高官、寵臣、皇室宗親,比如乾隆皇帝就會把此類扳指兒賞賜給在平定回部和大小金川等戰役中得勝回朝的將領。 清代翡翠扳指 除了御用和御賜扳指兒外,扳指兒中的'探花'要數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皇家宗室為自己定做的,其上往往會刻有宗室本人的私印。親王賞賜家奴、下屬或饋贈親友的扳指兒,也屬此等之列。清代等級極其森嚴,即便是親王也不能逾制,所以也就很少在上面題詩刻畫,其工藝和材質也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價值自然也就略遜一籌。接下來,則依次是大將軍王、撫遠大將軍及其同僚下屬諸將軍扳指兒、賀壽用扳指兒、嫁妝扳指兒、紀念或占卜扳指兒、商用扳指兒。 清代和田玉扳指改銀調味罐一對 按戒指之意義,戴于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鐫有“戒煙”、“戒酒”、“戒色”之字樣。凡勸人戒煙戒酒戒色者,聚資為之鐫一戒指贈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此風歷久不混。 以下國內外各大博物館館藏扳指,供大家欣賞: 大英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藏 哈佛博物館藏 故宮舊藏 湖北博物館藏 湖北博物館藏 湖北博物館藏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 現如今,即便有人買到了可心的扳指兒,也沒有幾個人懂得如何去把玩、呵護。用慣了腕表和領帶的時尚先生們未必懂得老物件兒中養護的道理。 關注shgudong,即時搜索關注最新古玩咨詢 古玩咨詢,找古玩元素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