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邊陲,與西藏、四川、貴州、廣西等四省區相接,同緬甸、老撾、越南三個東南亞國家相鄰,是我國陸地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省會為昆明市。云南歷史悠久,秦漢時已經開始納入華夏版圖,唐宋時曾有南詔國、大理國等政區,元朝建立后設云南行省,為元朝本部十個行省之一,我國最早一批建省的省份。 現在,云南省所轄二級行政區為市、自治州,有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共16個地級行政區,而明清時二級行政區稱府、直隸州、直隸廳等,民國初廢府并改州、廳為縣,將清朝時僅為監察區的“道”作為二級行政區,其中云南省在民國初共分為四道,分別為滇中道、蒙自道、騰越道及普洱道。 “道”作為行政區出現于秦漢時期,最初約等于縣,但設于偏遠地區,唐朝時全國分為十道(后又有增設),如江南道、河南道等,但此時的“道”為監察區,北宋時改道為路,路具有行政區的特征。明清時也有“道”,有分管專務的道,如督糧道、鹽法道、清軍道等,有分管地區的道如分守道、分巡道、兵備道等。明清時期的道并非行政區,但到清末時已經具有行政區的特征,民國初廢府后正式成為省、縣之間的政區。 清朝時期云南轄區道有五道,分別為云武糧儲道、迤西道、迤東道、迤南道及臨安開廣道,分別駐昆明(后移駐騰越廳,即今騰沖)、大理、曲靖、普洱及蒙自。民國初廢府存縣,擬省直管縣但并未施行,省、縣之間設道,云南共分為滇中道、蒙自道、普洱道及騰越道四道。 滇中道設于民國初,治所為昆明縣,轄今云南省中部、東北部等地區。昆明為古滇國國都,但南詔、大理國時期云南地區中心為大理,元朝設云南行省后以昆明為省會,昆明自此成為云南政治中心直至現在。現在,昆明仍為云南省省會。 蒙自道為民國初由臨安開廣道改置,治所為蒙自縣,轄區大致為今云南東南部。蒙自是云南建縣最早的古縣之一,其西漢時就已置縣,元朝始有蒙自縣,明清時屬臨安府,清末蒙自縣被開辟為商埠,清政府于此增設臨安開廣道,民國初改稱蒙自道。現在,蒙自為縣級蒙自市,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 普洱道為民國初由迤南道改置,治所為思茅縣,后改為普洱縣,轄區大致為今云南省南部地區。思茅、普洱作為建制出現于清朝雍正年間設普洱府后所設,分別稱思茅廳、寧洱縣,寧洱縣為普洱府府治所在。民國初,思茅廳改為思茅縣,寧洱縣改稱普洱縣,現在思茅為云南地級普洱市主城區,普洱為普洱市所轄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騰越道為民國初由迤西道改置,治所為騰沖縣(民國初由騰越廳改設),轄區大致為今云南省西部。騰沖歷史悠久,大理國時期就曾設騰沖府,元朝時曾有騰越州、騰越府、騰沖府等建制,明為軍事重鎮曾于此置騰沖軍民指揮使司、騰越州,清初置騰越衛,后改為騰越州,清末時為永昌府騰越廳,是迤西道駐地,民國初廢廳為騰沖縣并于此置騰越道。現在,騰沖為云南省縣級市,由保山市代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