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說過: 今人雖有百度、谷歌,獲取資訊與知識極其容易,但有識無智,只有知識卻少有智慧。古人獲取知識不易,但多智少識。 簡而言之,信息大爆炸讓我們更加容易的接觸到知識,而且紛繁復雜的信息始終占據著我們的注意力,卻讓我們喪失了追求智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大多數的知識你既不需要,也不重要。 其實何止信息,現代社會物質、信息、機會的極度豐富,但多并不一定就代表好,還可能會讓一部分人在物質上縱欲,對未來感到焦慮,對機會、選擇感到迷茫。 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常常認為“快”和“多”是硬道理,而“慢”和“少”仿佛是一種原罪。 但實際上真正活到極致的人,往往是樸素與克制的,真正高級的恰恰就是“慢”和“少”。 一、物欲陷阱: 你選擇窮且低水平精致 還是先富再高水平精致? 二、機會陷阱: 任何機會都想嘗試的人最愚蠢 三、精力陷阱: 世界上 99%的事情 都不重要或與你無關 四、 關于樸素和克制,我有這20 條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