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代是指在中原一帶相繼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quán)。 1.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大梁,史稱后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23年李存勖滅后梁。 2.后唐(923年—936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同年底李存勖滅后梁,定都洛陽,史稱后唐;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稱帝建立后晉,后唐滅亡。 3.后晉(936年—947年):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xùn)|節(jié)度使石敬瑭勾結(jié)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后晉。不久攻入洛陽,滅后唐。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導(dǎo)致后晉主力喪失,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shù)狡醯ぃ髸x覆滅。 4.后漢(947年—950年): 947年劉知遠親率大軍乘中原空虛之際,渡過黃河,進入洛陽,殺死遼扶植的傀儡李從益母子,以絕人望。隨后登基稱帝,都城仍在汴梁。950年李守貞等藩鎮(zhèn)發(fā)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征討,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后漢就此滅亡。 5.后周(951年—960年):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滅后漢建國,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后周亡。 二.十國是指在南方建立的吳國、南唐、吳越、閩、南漢、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漢十個政權(quán)。 1.吳國(902年—937年):902年,唐封行密為吳王,建都廣陵,天祐二年(905),行密死,子楊渥(886-908)繼位,政權(quán)落入掌握牙軍的大將張顥、徐溫手中。后梁開平二年(908),張顥、徐溫殺楊渥,立楊隆演。后徐溫又殺張顥,獨掌大權(quán)。貞明五年(919)楊隆演稱吳國王,年號武義。武義二年(920),楊隆演死,其弟楊溥立,次年改元順義。順義七年(927)楊溥稱吳皇帝。當(dāng)時,徐溫養(yǎng)子徐知詔專國政,他于吳天祚三年(937)廢楊溥自立,國號大齊(次年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吳亡。 2.南唐(937年—976年):吳太和七年(935年)南吳睿帝加封徐知誥為齊王,并將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劃歸齊國。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誥建立齊國。同年十月,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齊”,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誥恢復(fù)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中興元年(958年)李璟去帝號,稱江南國主,并向后周稱臣;宋開寶九年(976年)宋軍攻占金陵(今江蘇南京),李煜投降,南唐覆滅。 3.吳越(907年—978年):天復(fù)二年(902年),唐封錢镠為越王,天佑元年(904年),錢镠上表朝廷,求封吳越王,卻被朝廷拒絕,后因朱溫斡旋,被改封為吳王。后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后梁,并封錢镠為吳越王。龍德三年(923年),錢镠被冊封為吳越國王,正式建立吳越國,定都杭州。吳越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并且接受其冊封,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立國七十二年。 4.閩國(909年—945年):909年,王審知被后梁封為閩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死王延翰奪位,并于長興四年(933年)稱帝,建都長樂,年號龍啟,之后閩政變內(nèi)亂不斷。閩天德三年(945年),閩正在打內(nèi)戰(zhàn)時南唐出兵將其攻滅。 5.南漢(917年—971年):907年,劉隱受后梁封為大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后,其弟劉陟襲封南海王。劉陟憑借父兄在嶺南的基業(yè),于后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東省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劉陟改國號漢,史稱南漢,并更名劉巖,后又更名劉龔,終名劉?。史稱南漢高祖。971年為北宋所滅,歷四帝,五十四年。 6.前蜀(907年—925年):天復(fù)三年(903年)王建受封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在成都建立行臺,907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禪代,新立的后梁朝廷派遣使臣向王建通告說明,王建不承認后梁的正統(tǒng)地位,遂自立為帝,國號蜀,建都成都,年號武成,封授百官,蜀王府則改稱皇宮。公元925年,后唐莊宗李存勖發(fā)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滅。 7.后蜀(934年—965年):同光三年(925年)后唐滅前蜀,后唐接著又發(fā)生兵變,后唐莊宗李存勖于事變中被殺,平蜀主將郭崇韜亦因此事變身亡,西川節(jié)度副使孟知祥隨竊取蜀中兵權(quán),平定叛將李紹琛,整頓吏治,成都始安,隨即斷絕與后唐的行政關(guān)系,效仿前蜀割據(jù)一隅,中原大亂結(jié)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帝李嗣源授他為西川節(jié)度使,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為蜀王,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國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后蜀。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發(fā)兵攻伐后蜀,965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 8.楚國(907年—951年):907年,后梁封馬殷為楚王,楚國正式成立。930年馬殷死,馬殷次子馬希聲繼位。932年馬希聲死,馬殷第四子馬希范繼位。947年馬希范死,馬希廣繼位。949年馬希萼起兵奪位,次年馬希廣兵敗被殺。于是馬希萼自立為楚王。但馬希萼僅當(dāng)了八九個月的楚王又被弟弟馬希崇發(fā)動政變推翻。951年11月,南唐乘楚內(nèi)亂,派大將邊鎬率兵攻占長沙,一舉滅楚。 9.南平(924年—963年):后梁開平元年(907年),高季興任荊南節(jié)度使。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為南平王,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史稱南平或荊南。963年二月,宋太祖命慕容延釗、李處耘領(lǐng)軍討伐張文表。宋軍以假道之計順便降服南平,高繼沖歸降于宋,高氏南平國亡。 10.北漢(951年-979年):乾祐三年(950年),后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大將郭威,將其留在開封的家人滅門,又派人刺殺在外帶兵打仗的郭威,哪知刺客是郭威的親信,將事情經(jīng)過全部透露給郭威,沒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準備的郭威被逼上梁山,于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郭威稱帝建立后周。后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xùn)|節(jié)度使、太原尹劉崇也據(jù)河?xùn)|十二州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仍用后漢乾祐年號,957年劉鈞改乾祐十年為天會元年。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趙匡義)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援漢的遼軍,而后猛攻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被迫出降,北漢滅亡。 個人認為應(yīng)該是五代十一國,還得加上唐末割據(jù)安南的地方政權(quán)。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在越南設(shè)置了交州總管府,永泰二年(766年)又改為安南都護府。咸通七年(867年)設(shè)置靜海軍節(jié)度使,以節(jié)度使兼領(lǐng)都護。從此,交趾正式成為典型的唐末藩鎮(zhèn)之一,并走向了同內(nèi)陸藩鎮(zhèn)同樣的割據(jù)道路。公元906年出生安南鴻州的豪強曲承裕,趁著靜海節(jié)度使獨孤?lián)p被流放到海南島的機會,自稱靜海節(jié)度使,唐朝被迫承認既成事實。越南史書上稱曲承裕令越南擺脫了枷鎖,因而是“民族獨立的奠基人之一”。唐朝滅亡后,安南節(jié)度使曲氏集團割據(jù)當(dāng)?shù)兀?30年(后唐長興元年、南漢大有三年)農(nóng)歷九月,為南漢劉龑所滅。931年,曲氏部將楊廷藝率軍擊敗南漢后,自稱靜海軍節(jié)度使,南漢大有十年(937年)農(nóng)歷三月,楊廷藝被牙將矯公羨所殺,矯公羨代為節(ji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