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醫務人員將轉氨酶的高低和肝功能的狀態相提并論,這種觀點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轉氨酶不過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肝臟功能的一項指標,其水平與肝功能狀態并不一定成平行關系。 轉氨酶是催化氨基酸與酮酸之間氨基轉移的一類酶,普遍存在于心肌、腦、肝、腎等動物組織,相比較而言這種成分在肝細胞中的含量比較高。當肝細胞遭到打擊和破壞,轉氨酶就被釋放到了血液。那么,為什么不能將轉氨酶的高低和肝功能的狀態相提并論?概要地有這么幾種情況:
轉氨酶水平正常,肝臟損害持續存在,可見于某些肝炎病人 轉氨酶水平很高,但屬一過性的肝損害,可見于藥物影響、部分急性甲型肝炎病人、一次性大量飲酒 病人黃疸很深,但轉氨酶不高,可見于重型肝炎、膽道阻塞、淤膽型肝炎 肝臟嚴重疾病,轉氨酶卻是正常的,可見于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 轉氨酶長期異常,但水平不高,多見于慢性肝炎病人 脂肪肝患者,轉氨酶輕度升高,一般不超過100單位
肝功能障礙早期---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等等 嚴重肝功能障礙---可基于病人病史和其他資料,例如多年肝病史、轉氨酶反復升高、病人的面色晦暗, B超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發現異常等等 肝病晚期---病人能夠進食,但出現肝功能失代償,例如白蛋白已經不能維持正常水平、血清膽紅素居高不下、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同時伴有浮腫、腹水、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