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介紹了融合發散性思維與開拓性筆記的思維導圖,運用心理學、大腦神經生理學、語義學、神經語言學、信息理論、記憶和助記法、感知理論、創造性思維等科學,被稱作“大腦瑞士軍刀”。 作者是東尼·博贊和巴利·博贊兄弟,而東尼·博贊被稱為“思維導圖之父”,是大腦和學習方面的作者,出版100多部專著及合著,“思維導圖”系列圖書被譯作35種語言,風靡200多個國家,銷量突破1000萬冊。 有關導圖應用,作者以自我介紹為例,可以感受導圖的特征: 1、中心圖像用來捕捉主要內容。 2、分支從這幅圖面向四周散射。 3、分支由一個關鍵圖像或者印在相關線條上的關鍵詞組成。 本書內容本書內容如圖: 導圖交代書的結構,從導圖的右上方“內容”開始,順時針旋轉,直到“未來”。 1、內容:書中“引言”部分,交代了寫書初衷,兄弟二人對本書的貢獻,以及導圖應用和展望。 2、無窮大:第一部分“人腦的無限能量和潛力”,介紹大腦的天然結構和工作原理,最后提出一種以大腦為基礎的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及其自然表達——思維導圖。 3、歡迎來到思維導圖:第二部分“歡迎進入思維導圖世界”,通過頭腦風暴和聯想技巧,深入圖片與關鍵詞,奠定表達和啟發大腦的基礎,呈現思維導圖的核心規則和過程。 4、基礎:第三部分“思維導圖的基本應用”,集中在導圖相關應用——記憶、創造、決策和組織他人的觀點。 5、運用:第四部分“思維導圖在學習、生活和工作領域的高級應用”,介紹在這三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6、未來:第五部分“思維導圖與未來”,介紹電子思維導圖,如何在電腦上創造思維導圖,最后作者談到對導圖和未來的看法。 關鍵點1、發散性思維 書中所提:
第一部分案例如天才筆記、傳統線性筆記以及自然現象(超新星、樹木陽光)揭示,思維導圖運用更多的大腦皮層工具,有效調用左右腦智力功能,更符合大腦工作原理,是一種更清晰,更高效,更自然的方法。
2、思維導圖 作者定義了思維導圖,并通過對“幸福”一詞的練習,將發散性思維應用于“左腦技能”——詞匯,以及應用于右腦技能——圖像,并結合左右腦使用——圖像和詞匯的結合,最后給出導圖的操作手冊及注意事項: 3、基本應用 主要介紹思維導圖的基本應用:記憶、創造、決策和組織他人的觀點。 記憶 “位置記憶法”,類似記憶法有“掛鉤法”和“記憶宮殿”,如書中所說:
記憶練習,本質上是“關鍵信息”與“位置法”的結合運用,思維導圖在記憶的運用是類似的。 通過思維導圖尋找“記憶”則是逆向操作。 創造
導圖在創造方面的應用,憑借其靈活性,在電子思維導圖中尤為明顯。 其應用包含五個階段:速射性思維導圖爆發、重構和修正、沉思、第二次修正和最終答案。 先收集所有想法和創意,然后初步整理,深入思考后再次整理的過程,若是手繪,整個過程會產生三張思維導圖,若對比三張導圖,可以看到結構上的明顯變化,這體現了一個轉變——人們時常會有想法或靈感產生,隨機缺乏結構,不做筆記整理很容易遺忘,但常記錄整理,并時常反思重構,形成體系,提升思考能力。 決策 思維導圖并不了替我們做決定,但能讓人看到更多可能性,在具有全局觀的情況下做出合適的選擇。 書中提到簡單決策和復雜決策,前者主要解決做還是不做的問題,后者則是從3~7個選項中挑出最優選項。 筆記
書中提到利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和講座筆記。 有效的筆記應該是一個收集知識、然后整理層次,并與已有知識進行結合,最后納入自己體系的過程,不然做筆記只是一個形式。 如“發散性思維”中提到的,傳統線性筆記僅用到了線性模式、符號、分析三個屬于左腦功能的工具,不利于大腦的工作。而導圖還用到右腦功能,相比線性筆記,極大提高大腦效率。 4、高級應用 這一部分是基本應用升級版,應用實例包括自我分析、寫日記、提高學習學習技能、會議、演講和經營管理的應用。讀者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選擇閱讀。 5、未來 主要介紹思維導圖在電腦上的應用。
在電腦及移動設備上制作思維導圖,是一個更快速的過程,導圖的生成、編輯和重構只需鼠標鍵盤就能輕松完成,若手繪功底較差,是個不錯的選擇。電腦強大的功能可以提高分析和管理水平,承載更多信息,利用網絡進行團隊合作,結合其他軟件進行展示。 手繪思維導圖同樣不可缺少,手繪思維導圖可促進使用右腦,好的手繪作品給人視覺享受,展現創造力。 如作者書中所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