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是一個非常容易出彩的光位,大到風光人像,小到微距靜物都是如此。 尤其是對靜物攝影而言,以逆光為主光源,不僅能輕松地創造出輪廓光,使主體與背景更分離,還能或凸顯出透明物體(如玻璃瓶、水果切片)的質感。 1. “寬”光源 光源的“寬/窄”是指光源相對于被攝主體的面積大小。 比如說,當你拍攝一個蘋果時,小柔光箱就算是“寬”光源了;而如果你要拍汽車,估計需要用上數個大型柔光罩才能創造出“寬”光源。 “寬”光源的對比度會比較低,陰影少光線柔——這也是自然光比人造光好用的主要原因,畢竟太陽對整個地球來說都算是“寬”光源。在室內拍攝時,你也可以利用太陽光來獲取最佳拍攝效果。 你只需要把主體放在窗邊就可以利用太陽光了,但這樣同樣存在問題——窗外的景色可能不太好,不是合適的背景,或者說陽光太亮太刺眼,不利于控制曝光。 針對這一情況,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把一些薄的白色紙——烤箱紙、繪圖紙,或者白色織物貼到窗戶上: 別看只是這樣的一個簡單的裝置,效果卻是真心的棒。 下圖(左)是沒有貼紙的情況,太陽非常明亮,你甚至不能開大光圈,用淺景深來模糊背景,不然就會過曝;同時,窗戶上的倒影和窗外景物,也很分散注意力。 下圖(右)是貼了白色紙以后的情況,瓶身的曝光很自然,而且制造出了一個白色、均勻的背景。 對于不透明的被攝主體,你需要更“復雜”一些的裝置,從正面反射逆光,以照亮主體的正面。 以下圖為例,背景同樣是貼了白色紙張的窗戶,創造了不錯的逆光背景;同時,在相機旁放了一面小鏡子,把逆光光源反射,照亮被攝主體的正面。 如果你在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里,無法利用自然光,也可以用很簡單的手段獲取“寬”光源,那就是打開你的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點擊一張空白的圖片,放大至全屏。 這樣,你也可以獲得一個白色的背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快門速度不能過高,否則電腦屏幕會顯示為“條紋”狀。
2. “窄”光源 “窄”光源(如小型聚光燈)會產生一個由中心向邊緣擴散的,近似于“光暈”的照明效果。它往往也是一種“硬”光源,會產生強烈的陰影。 或許這對一般的題材來說不是好事兒,但對拍剪影來說真的很不錯——在進行一些恰當的處理以后,“窄”光源往往能打造出豐富的背景特效,讓你的剪影作品更精彩。 我們來看看這張作品: 這是一個小動物的雕像,背景的光暈營造了仿佛落日般的視覺特效。要做到這點,你只準備一塊紅色的透光背景板,把小雕像放在背景板前。 紅色透光背景板,可以如下圖所示,是個紅色的半透明文件夾,也可以是其它的紅色透明的物體,比如說紅紙、紅色保鮮膜等,只要它們足夠薄、足夠透明,能讓光線通過就行。 布置好背景板之后,就該布置光源了。LED 燈,燈泡,蠟燭,電筒甚至是手機燈都可以充當光源——只要輸出功率足夠(這也取決于你的背景板材質透光程度)。 你可以調整光源到背景板的距離,來控制成片中背景光暈的大小——距離越近,光暈亮度越高,面積越小。你可以調整不同的距離來進行嘗試。 上述這些低成本的廉價 DIY 替代方案,肯定無法和專業級的布光設備相比,但在性價比方面可是占盡優勢——10% 的價格,60%(或更多)的效能,不錯吧?更別提這還能讓你更好地了解布光的思路,和開發出新的攝影創意了。 |
|
來自: hercules028 > 《攝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