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什么大咖,在業界也只是小有影響。 但是,浸淫專業近二十年,我對自己的能力還是非常自信,自我感覺手術做得還是可以。引用觀看過我手術錄像或是旁觀過我做手術的同行評價,“手術做得很細,基本不出血”,“像日本人”。 前一句話我認同,后一句話我反對。 日本外科醫生在全世界是素以嚴謹精細著稱,可是并非只有日本人做手術才嚴謹精細,國內很多專家做手術也很細致啊,我們無須太崇洋媚外,為什么不說日本人像我們呢? 當然,反對歸反對,我知道這實際上同仁們對我手術技術的一種褒獎。因為專業水平得到同行的認可和肯定,也經常會收到有些同道的推薦,邀請我去外地手術演示,或者“開飛刀”。 “開飛刀”,是外科醫生通過非正規途徑私底下到外地做手術的行話,也稱“走穴”。據一家網站2015 年對3000 多名醫生進行的調查顯示,55%的醫生稱“所在醫院醫生‘走穴’現象普遍”,近三成醫生表示“曾‘走穴’過”。 當然,按照目前的法律和法規,外科醫生外出“開飛刀”并不合法,但是因為存在旺盛的市場需求,該種現象還是相當地普遍!可以理解為,是在當前醫療資源配置不均,醫生聘用體制僵化狀態下市場自發尋找的一種解決方案。 外科醫生外出“開飛刀”,對廣大病人來說,在當地醫院就能請到專家教授親自為自己做手術,節約了到外地就醫的財力、人力和時間成本;對基層醫院來說,把患者留在了當地,還獲得了學習交流的機會,可以迅速提高科室的業務水平;對外科醫生來說,到外地“開飛刀”可以獲得一部分勞動酬勞,算是對自身并不體面的薪酬待遇的一種補充,同時,也可以提高知名度,借此擴大自己的影響。 所以,外科醫生們對“開飛刀”普遍持歡迎的態度,有醫生更把它當作一種能力和水平的體現,經常發在朋友圈炫耀。 但是,我個人對外出“開飛刀”還是持相對比較謹慎的態度。 因為,外科手術的質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刀醫生的個人技術,但是,同時還受團隊配合是否熟練、器械設備是否趁手、病人解剖有無變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時,體力和心境也會影響手術的進程和發揮。因此,即使最頂尖的專家也無法保證手術一定會成功!而且,即使手術成功,也并不意味著病人一定就有好的結局。臨床上手術成功了,病人卻死亡了的例子并不罕見。 但是,外科醫生外出“開飛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因為,一旦失敗或出現并發癥,就可能會衍生出很多不必要的問題。(醫生院外會診為什么屢被投訴,外科醫生“走穴”、“飛刀”何時不再偷偷摸摸?) 所以,當有一次,省外的一位同行跟我聯系,邀請我去他們醫院“開飛刀”的時候,我雖然內心愿意,但考慮再三,還是委婉謝絕了。 那是一個周末的晚上,我正在家休息,省外的一位同行朋友突然跟我聯系,說他收了一個直腸癌病人,是當地有些地位的人物,對手術的要求比較高,想邀請專家過來做NOSES手術,問我愿不愿意?(腹腔鏡結直腸癌NOSES精品手術系列之——直腸癌標本體內切除經肛拖出手術(NOSES Ⅳ式)) 我大致了解了下患者的情況和要求,中年女性,低位直腸癌,腫瘤不大,術前影像評估T3N0M0,可做新輔助也可不做新輔助。患者選擇不做新輔助,要求先做手術,但前提是保肛、保功能(泌尿和性功能)、無切口、不改道。 我全面評估了下,雖然手術有難度,患者的要求也很高,但自覺把握還是很大。我問對方,患者和家屬的意愿強不強烈,溝通工作做得如何,當地醫院的腔鏡器械和設備如何? 他回答我說,患者和家屬請外地專家過來做手術的意愿非常強烈,自愿出至少1W的會診費,只是醫院的條件稍微差一些,有腔鏡設備,但是均為普清,有超聲刀,但是吻合器用的都是國產品牌。 我邊聽他介紹,邊查閱地圖。從我所在的地方到對方醫院,沒有直達航班,要先坐2個半小時的飛機到省城,然后再坐4個小時的火車,才能到達對方城市。而且,要命的是,可供選擇的航班比較少,很不方便,來回一趟,加上做手術,至少需要兩個整天的時間。我粗算了一下費用,如果以勞務費1W塊錢計,除去機票、火車票、住宿餐飲費,實際上也剩不了幾個錢。 當然,不單是錢的事情,路上來回這么折騰十幾近二十來個小時,也挺累人的,身體扛不住。而且,在過于疲憊的情況下做手術,手術質量也無法完全保證。低位直腸癌的手術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對方醫院又只有國產吻合器,萬一吻合環節不滿意或者出現意外,術后出現吻合口瘺的風險就很大。一旦出現并發癥,就容易引發醫療投訴甚至糾紛。 很多病人和家屬對看病就醫存在很多誤解,總以為只要有錢就能治好病,只要花了錢就要治好病,把醫療行為等同于交易和買賣。尤其是外請專家過來做手術的病人和家屬,往往治療期望值過高,總以為自己花了大價錢,請到了專家教授過來做手術,就要把病都好,把問題都解決;病沒治好,出問題了,就是醫生沒有醫德,只管拿錢不管治病,就是醫生見錢眼開草菅人命人品有問題!(態度不好就是沒有醫德,病沒治好也是沒有醫德?醫德豈是可以亂扣的高帽亂潑的臟水!) 殊不知,醫療的事情從來就不是那么簡單,絕非一廂情愿地可以用投入來衡量結果!如果有錢就能換回健康,有錢就能包治百病,生活中那些高官富商巨賈們何至于在事業鼎盛時期死于非命?這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大家不懂,或者是故意揣著明白裝糊涂? 再說錢,不就幾千塊嗎,多這點錢外科醫生富不了,少這點錢外科醫生窮不死,誰還會為了這么點錢故意為難病人?而且,一個外科專家放棄周末或節假日休息時間,奔波幾千公里專程趕過來做手術,難道,拿這么點回報不應該嗎? 但是,考慮到路途的遙遠,舟車勞頓的辛苦,和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目前并不太友好的醫療環境,我婉拒了同行朋友的邀請,推薦他找本省的專家做手術,或者建議患者直接到省城大醫院就醫,可能更合適些。 其實,相比奔赴千里到省外“開飛刀”,到省內陸、市、州、縣等醫院會診或者做手術就會方便許多,不管是路途的交通還是語言的溝通都要簡單很多。 有一次,一個病人家屬聯系上我,說他愛人患結腸癌,在當地醫院住院,想邀請我去當地醫院做手術。 坦白說,對這些非經醫生推薦慕名而來的病人邀請我去“開飛刀”,我內心并不拒絕。因為,他們能主動聯系你,至少說明兩點,一是他們對疾病的本身有所了解,二是對他們對醫生的水平有所了解。對疾病有了解,那么,對醫療的風險也多少會知曉,溝通起來會容易許多;對醫生有了解,那么,醫患之間的信任就有了基礎,治療的依從性就會好很多。 但是,鑒于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山西洪洞縣病人請北京專家過來“開飛刀”,事后又反咬外科醫生“索要紅包”事件的前車之鑒,我的內心跟很多同道一樣,不可理喻,膽顫心驚,真心不想好意去幫忙,反惹一身騷。 我又謝絕了病人的請求,不是我信不過自己的水平,只是我無法完全相信人性。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但人性如果惡起來,可能會刷新所有人的三觀。 比起人性,我更愿意相信制度。在制度沒有完善新的規矩沒有出臺之前,我不愿拿數十年的努力,拿未來的職業生涯去冒險。 我給病人提供了兩個選擇,如果你執意要請外院專家到當地醫院做手術,請你通過當地醫院主管部門跟我們醫院發會診邀請,但是我不一定來;如果你執意要請我為你做手術,請你直接到我們醫院來就醫,我一定親自為你做手術,也保證不收你一分錢紅包,但是其他增加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報銷成本你得自己承擔。 請不請在于你,來不來也取決于你! 我這樣做,只是希望你能明白,我們醫生可能沒有大家想的那么高尚,但是我們醫生也絕對沒有大家想的那么貪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