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世上所有的誤會,都是來自于不理解。 ? 點上方綠標(biāo)可收聽主播素年錦時朗讀音頻 所有關(guān)系缺乏了溝通,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羅賓·威廉斯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跟那個使自己感到孤獨的人終老。” 再親密的關(guān)系,沒有溝通,彼此間都會產(chǎn)生距離。 01
有句話說:“許多東西都因不發(fā)問而喪失。” 你不說他也不問,按照各自的理解去對彼此好,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做的都是一些無用功。 有一位教授,將要出席參加一個演講會,那個會議規(guī)格很高,是他平生第一次有這樣的機會去參加那么大場面的會議。 全家人為此很激動,妻子特意為他選購了一套名貴的西裝。 晚飯過后,妻子詢問丈夫西裝是否合適,教授說上身很合適,但褲腿長了兩公分,還能穿,影響不大。 晚上教授早早就入睡了,而他的母親卻睡不著,擔(dān)心這么重要的演講,不合身的西裝褲會影響兒子的表現(xiàn)。 于是起來將那條的褲腿裁剪了兩公分,縫好燙平,才安心入睡。 隔天早上五點,他的妻子想著還要幫丈夫修改褲子,于是早早起床裁剪,縫好燙平,然后就去準(zhǔn)備早餐。 不一會,女兒也起床了,看到母親在準(zhǔn)備早餐,想著母親沒時間給父親改褲子了,所以她將褲子又裁剪了兩公分。 最后可想而知,褲子已經(jīng)短了四公分,變得更加不合身了。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缺乏溝通,往往會導(dǎo)致各自分工不明確,最后做了無用功。 在任何一段關(guān)系中,最怕的就是不溝通。 有問題事前不說清楚,等到事情發(fā)生了,才反應(yīng)過激、言辭激烈或陰陽怪氣去指責(zé)彼此,最后不歡而散。 如果事前,每個人將自己的想法,或希望對方能做到的事情,提前和對方溝通,明確好各自的分工,就可以避免摩擦的產(chǎn)生。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的:“與人交流一次,往往比多年苦思冥想更能啟發(fā)心智。” 與其盲目去猜一個人的心思,不如直接與他對話更加有效。 02
有句話說:“這世上所有的誤會都來自不理解,所有的矛盾都來自不溝通,所有的錯過都來自不信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老是玩“你猜我在想什么”的游戲,最終消耗的是彼此間的感情。 《呂氏春秋》記載著這樣一段,講孔子周游列國,因兵荒馬亂,三餐以野菜果腹,隨行的人已經(jīng)很久沒有吃米飯了。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來一些大米,便將它們煮了。 飯快煮熟時,孔子剛好路過,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了些白飯吃著,孔子當(dāng)時裝作沒看見,也沒去質(zhì)問他。 飯煮好后,顏回請孔子進(jìn)食。 孔子裝作剛睡醒的樣子說:“我剛剛夢見祖先來找我,所以我想把干凈的,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 顏回立即慌張地說:“不行,這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用來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么? 顏回紅著臉說:“我不是故意把飯先吃了,而是在煮飯時,有灰不小心落在飯上了,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所以我抓起來吃掉了。” 孔子聽了后,反思到面對自己最信任的顏回,因為沒有及時和他溝通,就以為他嘴饞偷吃,差點還怪罪于他。 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溝通,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別人,心生猜忌,導(dǎo)致彼此不信任。 很多時候出現(xiàn)誤解時,不去溝通,把事放在心里,只會梗上加梗,將對對方的怨念堆積起來。 而及時的溝通能夠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減少彼此間的誤解。 哈·紀(jì)伯倫說:“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心靈之間的捷徑。” 有誤會時,不要害怕沖突,因為爭論也是一種溝通。 在爭論的過程中把話說清楚,才能更好理解對方,解決問題。 03
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說:“重要的不是發(fā)生了什么,而是對方是怎么感受的。我們要永遠(yuǎn)記住,溝通在親密關(guān)系中是最重要的。” 曾經(jīng)有一對夫妻,每次吃雞蛋的時候,妻子都要把自己喜歡吃的雞蛋黃給丈夫,自己吃蛋白; 而丈夫也把自己喜歡吃的蛋白給妻子,自己吃雞蛋黃。 幾年過去后,有一天,丈夫不經(jīng)意回家發(fā)現(xiàn)妻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雞蛋黃,他感到很奇怪,問:“你怎么吃雞蛋黃了,你不是最喜歡吃蛋白嗎?” 妻子說,實際上她最喜歡吃的是雞蛋黃。 而丈夫也感慨道,自己最喜歡的可是蛋白啊。 夫妻倆的你尊我讓、相敬如賓,的確讓人羨慕。 但也讓人遺憾,兩人缺乏溝通,沒有真正了解到對方喜歡什么。 感情是需要溝通的,這樣才能更好了解對方,走進(jìn)對方的心里。 不溝通的付出,很難讓人感受到你的心意,有時對方還會覺得你的付出是一種負(fù)擔(dān)。 在彼此相處的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問題,沒有及時溝通,就會埋下矛盾的種子,一旦爆發(fā)就很難挽回。 素黑說:“溝通應(yīng)是兩個人走在一起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后一步,后者都已走到復(fù)雜混亂和疲憊于修補關(guān)系的地步,有話也說不清,寧愿放棄。” 所以再好的一段關(guān)系,也要保持真誠、及時、有效的溝通,對方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安得魯·葛洛夫說:“我們溝通得很好,并非決定于我們對事情述說得很好,而是決定于我們被了解得有多好。” 就算是關(guān)系再好的兩人,也要將真實想法表達(dá)出來。 因為對方不是你,很難知曉你的想法,更別提所謂的感同身受了。 只有及時溝通,才能更好理解對方,包容對方,增進(jìn)彼此間的感情。 |
|
來自: 昵稱33719632 > 《哲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