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苓桂術甘湯術一般不用白術,用蒼術,有時合澤瀉湯。“(苓桂術甘湯)就因為頭暈眩得厲害,(說明)胃蓄水多。咱們(很多人)說白術健胃健脾,(我認為)這東西也不能這么看,胃里要停水用白術非常好,如果胃發炎,有炎性的病變,而且沒有水,用白術是有害而無益。”(《胡希恕傷寒論講座》148頁)
鄧鐵濤:玉屏風散的白術絕對不能用蒼術代替,白術性守而蒼術性走也。(《鄧鐵濤醫話集》51頁) 李濟仁:《玉揪藥解》曰:“白術守而不走,蒼術走而不守,故白術善補,蒼術善行。”蒼術味苦,偏于燥濕,以治外濕為主;白術味甘,偏于健脾,以治內濕為善;內外濕邪并盛則蒼、白術并用。(《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國醫大師·李濟仁卷》137頁) 朱仁康:近代張山雷曰:“本經別錄皆無蒼術、白術之分,而所言術治風寒濕痹云云,多屬蒼術之功。陶隱居等且明言術以茅山為勝,是古人所用即蒼術也。”蒼術治外科結核病、丹毒、雞盲眼、泄瀉、痢疾有良效。蒼術粉劑、丸劑、膏劑,保存了蒼術全部有效成分,效果比湯劑好。(《朱仁康論皮膚病》130-136頁) |
|
來自: 農夫upqq9fdu32 > 《胡希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