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生於東漢末年, 正直兵慌馬亂, 人民生活顛沛流離, 這個時代大背景中, 溫疫大為流行, 有些地區(qū)家家有僵尸之痛, 室室有號泣之哀, 甚至出現(xiàn)千里無雞鳴, 白骨蔽原野的情景。 張仲景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 堪稱大族, 然而從漢獻帝建安元年 (西元196年)的十年間, 家族染疫而死的竟然達到三分之二的驚人數(shù)目, 其中患傷寒而死的占十分之七, 張仲景在感往昔之淪喪, 傷橫夭之莫救的沉痛心情下, 立志研究醫(yī)學,以解救人民的疾苦。 張仲景發(fā)憤鉆研醫(yī)學,“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刻苦攻讀《素問》、《九卷》(即《靈樞》)、《八十一難》、《陰陽大論》等古代醫(yī)書 一開始, 先跟同族張伯祖學醫(yī), 因聰慧過人又勤奮好學, 不多久就青出於藍。在這里有一則仲景蜂蜜治便秘的故事說明了張仲景的觀察入微、旁學雜收。 一天,送來一位唇焦口燥、高熱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仲景的老師張伯祖診斷后認為屬于“熱邪傷津,體虛便秘”所致,需用瀉藥幫助病人解出干結(jié)的大便,但病人體質(zhì)極虛,用強烈的瀉藥病人身體受不了。張伯祖沉細半響,一時竟沒了主張。張仲景站在一旁,見老師束手無策,便開始動腦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間閃現(xiàn)出一種剛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對老師說:“學生有一法子!”他詳細地談了自己的想法,張伯祖聽著聽著,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張仲景取來一勺黃橙橙的蜂蜜,放進一只銅碗,就著微火煎熬,并不斷地用竹筷攪動,漸漸地把蜂蜜熬成粘稠的團塊。待其稍冷,張仲景便把它損捏成一頭尖的細條形狀,然后將尖頭朝前輕輕地塞進病人的肛門。一會兒,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糞便,病情頓時好了一大半。由于熱邪隨糞便排凈,病人不幾天便康復了。張伯祖對這種治法大加贊賞,逢人便夸。這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藥物灌腸法。 以后,張促景在總結(jié)自己治療經(jīng)驗,著述《傷寒雜病論》時,將這個治法收入書中,取名叫“蜜煎導方”,用來治療傷寒病津液虧耗過甚,大便結(jié)硬難解的病證,備受后世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