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______________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有目無詩,實際收詩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為《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按照詩歌用途與音樂特點,分為風(國風)、雅(包括大雅和小雅)、頌三部分。《詩經》全面地展示了周代的社會生活,尤其是收錄各地民歌的“國風”,文學成就最高。《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我國詩歌的優良傳統。 注 釋 ______________ [1]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 [2]關關雎鳩(jū jiū):雌雄鳩鳥不停地鳴叫。關關,擬聲詞,水鳥叫聲。雎鳩,鳥名。 [3]洲:水中的陸地。 [4]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淑:善,好。 [5]好逑(hǎo qiú):好配偶。逑:配偶。 [6]參差:長短不齊。荇(xìng)菜:多年生水生植物,夏天開黃色花,嫩葉可食。 [7]流:順水流采摘。 [8]寤寐(wù mèi):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睡醒;寐,睡著。 [9]思服:思念,想念。服:語氣助詞,無實意。 [10]悠哉:思念之情深長。 [11]輾(zhǎn):半轉。反側:翻來覆去。 [12]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友,交好。 [13]芼(mào):用手拔取,采摘。 [14]鐘鼓樂(le)之:敲擊鐘鼓使他快樂。 評 析 ______________ 《關雎》是《詩經·國風》首篇,同時也是整部詩集的第一首詩,歷來頗受重視。關于這首詩的主題,古今學者一直爭論不休。漢代以來的正統學者認為此詩意在贊美后妃賢淑的美德,或者將其視為表現夫婦之德的典范。不管怎樣,這首詩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態形態出現的,寫一位“君子”對“淑女”的苦苦追求,所以現代人更傾向于把它看成愛情詩的佳作。 全詩共分五章。首章以雌雄雎鳩鳥在河中小洲上的和鳴起興,引發“君子”追求淑女的心情;次章以參差不齊的荇菜隨水流左右擺動,難以采摘,比喻對文靜美麗的淑女朝朝暮暮的思念之情;第三章極言“求之不得”的苦悶,以至于日夜渴慕,情思綿綿,翻來覆去難以入睡;第四章寫追求淑女而不得,在想象中與她歡聚,彈琴鼓瑟,讓她高興;第五章寫想象中追求淑女成功,鐘鼓齊鳴,把她迎娶回家。 這首詩富于想象,意象鮮明,感情深摯,直率自然。詩中“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是寫實,“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設想,由實境而及于幻覺,生動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的神態與心理。這位害了相思病的男主人公應該不是普通的勞動人民,因為“君子”一詞,在當時只用來稱呼貴族男子。他能用琴瑟取悅意中人,說明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家中備有鐘鼓樂器,說明有很好的物質條件。 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句式整齊短促,適應于音樂演奏的需要而反復回旋,節奏和諧而又明快。詩中多用雙聲、疊韻的連綿字,極大地增強了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比如用疊韻詞“窈窕”摹寫淑女的儀態,用雙聲詞“參差”描寫荇菜的形狀,用既是雙聲又是疊韻詞的“輾轉”,表現君子翻來覆去難以入睡的情形,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全詩聲、情、文、義俱佳,足為《國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______________ (出自《初中優秀古詩背誦指定篇目》,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 ◆ ◆ ◆ |
|
來自: 公司總裁 > 《詩/詞/歌/駢/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