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埃博拉疫情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瘟疫,影響了多個西非國家,造成11000多人死亡。盡管埃博拉病毒是有史以來最致命的病毒,但它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病毒,但是傳染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個榜單上的十大病毒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的傳染病。 埃博拉(Ebola Virus) 癥狀: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 傳播途徑: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并無飛沫感染的證據。 埃博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其中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達90%。 登單熱病毒(Dengue Fever) 癥狀: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還有典型性的麻疹樣皮疹。 傳播途徑:被感染的埃及斑蚊叮咬。 世界有一半人口面臨感染登革熱的風險,每年有5000萬至5.28億人感染,約20000人會因此死亡。 黃熱病(Yellow Fever) 癥狀:發燒、冷顫、食欲下降、惡心、肌肉痛(特別是背部)與頭痛。 傳播途徑:被特定伊蚊和趨血蚊屬叮咬。 黃熱病每年感染約20萬人,并造成3萬入死亡(近九成發生在非洲)。 狂犬病(Rabies) 癥狀:焦慮、混亂、幻聽、失眠、吞咽困難、小腿癱瘓。 傳播途徑:被感染動物咬傷,通常是狗或者蝙蝠。 如果不在癥狀出現前治療,致命率幾乎百分之百,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當中有多于95%發生在亞洲與非州,97%的死亡病例由狗引起。 輪狀病毒(Rotavirus) 小孩在五歲左右都至少感染過一次輪狀病毒,癥狀包括嘔吐腹瀉、嚴重脫水、高燒。 傳播途徑:糞口傳播(攝入被糞便感染的食物)。 輪狀病毒的治療并不復雜,但每年仍有超過450000名五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輪狀病毒的感染而死亡。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癥狀:高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 傳播途徑:病毒通常由咳嗽、打噴嚏和說話產生的飛沫傳播。 每年的流感季都造成約300萬至500萬件重病案例,其中有約25萬至50萬名患者死亡。 乙肝(Hepatitis B) 癥狀: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癥狀,而少數人會有急性癥狀,如惡心嘔吐、黃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 傳播途徑: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特別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 全球每三人中就有一個曾經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約有2.4億至3.5億人會轉變成慢性肝炎,估計每年因型肝炎死亡的人數約為75萬人。 麻疹(Measles) 癥狀:高燒、從頭到腳的皮疹、各種并發癥,例如腦腫大、致盲、嚴重的呼吸道感染。 傳播途徑:咳嗽、打噴嚏或其它親密接觸,也可借著唾液或鼻腔分泌物傳播。 麻疹每年影響約兩千萬人, 主要在非洲和亞洲,它造成疫苗可預防疾病中最高的死廣數,1980年麻疹疫苗被廣泛使用以前,估計每年約有260萬人死于麻疹。 天花(Smallpox) 古埃及可能是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歷史上首個天花病人。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天花曾于世界多個地方大肆流行,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尤其是兒童) 。 僅20世紀就有大約5億人死于天花,世界衛生組織于1980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癥狀:通常是發生伺機性感染的疾病,如卡波西氏肉瘤、肺囊蟲肺炎,此外還會出現體重急遽減輕、持續發燒、淋巴腺腫大等癥狀,病毒會入侵人類免疫細胞并加以破壞。 傳播途徑:和感染者發生無保護性關系、哺乳、注射毒品、不安全輸血。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6年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艾滋病毒感染者,從1981年被發現以來,大約3600萬死于艾滋病。 |
|
來自: 漫步之心情 > 《B醫學.醫保★貼士.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