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苦難,使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古老的中華大地落后的根本原因,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科學和民主的缺失。民主我們暫且不談,本文只想討論一下曾長期領先世界的華夏文明為何沒能產生科學?為何沒能率先爆發工業革命? 1、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 春秋戰國,紛紛亂世,諸子百家。我國古代所有的思想都能在這一時期找到源頭,但最終流傳于世的僅剩兩家——儒家和道家,儒和道代表了我國士大夫的兩面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而其余的許多流派有的與儒家合流,比如法家、陰陽家等,還有的流派消失了,比如墨家。 如何結束紛爭,墨子說道:當察亂自何起?起不相愛。所以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其中非攻用來阻止戰爭,兼愛用來化解仇恨。 科學,原本只是自然哲學,我國古代并非一直沒有,墨家便曾具有自然科學的思想,其理論涉及力學、光學、幾何學等,同時墨家還產生了與古希臘邏輯學、古印度因明學并稱為世界古文明三大邏輯體系的“墨辯”。 科學的基礎是邏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影響了西方文明兩千年,并最終產生了近代科學;古印度的因明學化身于佛經之中,后來傳入并影響了中國。 可是,墨辯卻在中國成了“無用”的學問,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失去了傳承。《墨子》一書沒有失傳,只是躺在藏書閣中歷兩千年而無人問津。 當我們回望燦爛的華夏文明之時,墨子,僅僅是一個孤獨的背影。 2、大一統的華夏文明沒有知識分子獨立活動的空間
華夏文明歷數千年而不絕,得益于始于秦始皇、成于漢武帝的“大一統”。但也正是大一統,使華夏文明失去了獨立發展的人文精神。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均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這本身是華夏文明的優點,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當官”成了讀書人唯一的目的。 所以,我國自古缺少獨立的知識分子。杜甫的兩句詩“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可以代表絕大多數文人士子的抱負,也就是說要想有所成就,不依賴賢明的皇帝在我國古代是不可能的。 要么當官為民做主,要么隱居山林獨善其身,但無論如何選擇其實都與政治有關。 3、華夏文明對自然科學有一種不自覺的漠視 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是敬而遠之。所以與其它文明不同,華夏文明一直是世俗社會。 所以,無論是儒家、法家、道家,探討的是道德、政治,是王朝的興衰更替、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而對于自然界的認識和征服,對于上帝,沒有太大的興趣。 也就是說,我國古代的哲學體系中除了墨家外都沒有客觀觀察自然界這一類型的思想,而古希臘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等等則完全不同。泰勒斯開創了哲學的實證主義,并將其與物理學聯系了起來;畢達哥拉斯則將哲學引向了神秘主義,并與數學結合。數學也好、物理學也罷,基本上都是“無用”的學問,而正是這兩者最終產生了科學。 4、華夏文明在科學和技術上缺少探索的精神 華夏文明從不缺少技術,沒有技術便沒有我國輝煌的農耕文明。但技術在我國始終被視為“奇技淫巧”,火藥也好、印刷術也罷,確實發源于中國,但由于我國的探索精神不足,這些技術在我國均沒有一個突破性的成果,也就是說這些技術的發揚光大都不在中國。 我國古代發明了許多技術,但卻始終不能打破原來的格局,不能突破技術上的天花板,不能達到一個新境界,也就不能發生“革命”。工業革命出現的直接原因,便是由于瓦特改進的蒸汽機突破了動力源的問題。 “李約瑟之謎”曾在我國廣為流傳,其探討的便是曾長期領先世界的中國為何沒能產生科學和工業革命。但如果我們看李約瑟所研究的對象的話,便不難發現,其研究的均為中國古代的技術,而非科學。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們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科舉做官上了,詩詞書畫才是文人雅士的象征,科學和技術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許多人常常拿《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來說明我國古代是有科學的,可是今人考證出來的成果是不能證明我國科技的發展的,或者說這些著作在我國古代確實出現過,但始終不能傳承和發展,在古代也沒有影響力。 5、我國古代沒有產生科學是一個歷史事實,不必諱言 嚴格來說,科學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特產。其它文明都有與其相似的思想,但只有西方人一直在探討人與自然、宇宙的關系,如何用數學描述整個宇宙的問題。最終在牛頓的出現后,用三大定律統一了天上和地下。 不是只有中國沒有產生科學,印度、伊斯蘭世界同樣也沒有,這是一個事實。變著法的說西方文明是偽造的,或者來源于東方也毫無意義,貶低對手無助于體現自身的強大。事實就是我們從小學的數理化全部是西方人所建立的,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等等這些推動科學發展的科學家也全是西方人。唯一躋身其中的楊振寧卻反復被國人嘲諷。 知恥而后勇,才是今天走在復興路上的中國所要做的。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在技術上強大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科學”,因為這原本就是我國的軟肋。要知道科學是不能用能否造原子彈來評價的,它常常沒什么用。 工業化的今天,我國已經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但我國能突破當下的技術天花板嗎?或者說人類文明的下一個突破會發生在中國嗎?我想,在這一點上,“無用”的科學可能更為重要。 |
|
來自: bookman195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