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分五種,功效有三分!化痰,開竅,和中,癲癇、神昏、耳聾都常用!】 每至端午節,古人取石菖蒲掛門檐下,以形似利劍,劈魔鎮邪。石菖蒲生于溪澗,賞心悅目,以矮小為貴。根莖匍匐,似蜈蚣背”。 明代李時珍將菖蒲分為五種: 生于池澤者,泥菖蒲也; 生于溪澗者,水菖蒲也; 生于水石之間者,石菖蒲也; 人家以砂栽之者,亦石菖蒲也; 甚則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謂之錢菖蒲也。 李時珍認為兩種石菖蒲可入藥,余者不堪。其實錢菖蒲為變種植物細葉菖蒲,亦可入藥。 古人認為一寸九節者良,叫九節菖蒲。 石菖蒲性溫,味苦,入心經、肝經、胃經,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 臨床常用于三個方面: 其一是化痰開竅,治療痰迷心竅的卒中、癲癇、神志不清、痰濁壅阻、清陽不升、健忘耳鳴、耳聾、經絡肢體不利; 其二是化濕和中,治療濕阻中焦所致的胸腹脹悶、腹痛吐瀉、食欲缺乏、舌苔膩等癥; 其三是用其芳香提神、通竅、殺菌。 石菖蒲、菟絲子、遠志、地骨皮、生地黃、五味子、川芎組成“讀書丸”,用于養神定志、增強記憶; 石菖蒲配遠志、朱砂、茯苓,用于安神定驚;石菖蒲配遠志、茯苓、人參,用于補心強志;石菖蒲與黃連等組成開噤散,治療痢疾噤口不能食; #我為中醫藥代言# #清風計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