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瑩寶 徐景藩 (1927—2015) 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兼江蘇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作為全國著名的脾胃病專家,他先后榮獲白求恩獎章、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和“國醫大師”稱號。 盛澤鎮祝家弄徐氏是中醫世家。少年時代,徐景藩先后跟隨父親徐省三和嘉興名醫朱春廬學習中醫,21歲開始獨立行醫,立志以醫技普濟眾生。1952年,他進入北京大學醫學院中醫研究班進修中西醫理論和臨床醫學,通過五年的學習,在基本理論和醫療技術兩方面獲得了長足的提高。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江蘇省中醫院工作。他虛心向院內的諸多名家學習,兼收各家之長,成長為一名擅長中西醫學的一代名醫。 從醫60多年,徐景藩始終立足臨床,知行合一,潛心鉆研學術,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之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碩果累累,著述頗豐。他領銜的脾胃病研究項目在國內名列前茅,是全國唯一的脾胃病研究基地;他們的??瞥蔀閲抑嗅t藥管理局的重點脾胃病專科;他先后編著了 10 多部專著,他的 《論肝氣郁疏肝法的運用》 等論著被收入日本 《中醫臨床講座》 教材;他提出的“胃能磨谷論”新學術觀點,受到全國學者的認可。 他不但在理論上有所思悟,臨床上也有不少“絕招”。他首創的“糊劑方臥位服藥法”,解決了食道炎中藥附著的難題,讓同行們深為嘆服并廣為應用;他創制了“連脂清腸湯”內服和“菖榆煎”保留灌腸法治療慢性結腸炎,創制了“殘胃飲”治療殘胃炎癥,都取得了極好的療效。 徐景藩不僅是一位醫術高超的名醫,更是醫德高尚的長者。“行醫六十年,奉獻一輩子”是人們對徐景藩的高度評價。他始終把濟世救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開一味中藥,都要反復斟酌,力求用最佳配伍的藥方給患者治療,也不隨便使用昂貴 的藥物;還經常自掏腰包幫助患者。作為院長,他盡心盡責,親力親為,在抓好醫院發展規劃和??茖2〗ㄔO的同時,集中精力做好中醫人才梯隊的培養。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臨床工作,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傳給后學,帶出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有的弟子現已成為碩士、博士生導師和學科帶頭人,在臨床、科研和管理上取得豐碩成果;而受到他指導、培養的國內外中醫學生更是不計其數,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徐景藩以身體力行的高尚醫德教育了醫務工作者,也深深感動了無數患者和廣大群眾,2009年在評選“5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江蘇人物”活動中,徐景藩以高票當選,成為全省人民學習的楷模。 幾十年來,徐景藩懷著高遠的志向奮斗在醫療、教學、科研的第一線,成長為一位學習型的國醫大師、臨床型的國醫大師、清廉型的國醫大師和思想型的國醫大師,他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深得同仁擁戴、后學愛戴、病員感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