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大的這片海洋被稱為太平洋,處于亞洲和美洲之間,這片大洋一望無際,面積是大西洋的兩倍多,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的四倍多,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就在太平洋,太平洋時常會有颶風形成,我們中國東南沿岸的颶風都是太平洋那邊形成的,地理條件十分復雜,怎么看太平洋都不太平,那為何有“太平”這個說法呢? 其實這和我們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有關。 哥倫布 在15世紀和16世紀,歐洲那邊已經漸漸認同了地球是圓的看法,比如哥倫布,他發現新大陸完全是偶然的,哥倫布是堅信地球是圓的,能從東面到達中國,也能從西面到達中國,這點在奧斯曼帝國限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情況下顯得特別重要。哥倫布的航行其實就是想開拓一條到中國的新航線而已,只是他沒想到在亞洲和歐洲中間還有一個大陸,事實上哥倫布一直到死都認為發現的是亞洲大陸,到了后來歐洲人才發現這是一個新的大陸。 麥哲倫 雖然哥倫布沒有發現到中國的航線,但是依然有很多航海家堅信地球是圓的,向西也能到達中國,另外一個航海家麥哲倫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推銷自己的觀點,希望達官貴人能聽從他的建議,派出一支艦隊向西開往中國,他首先向自己的祖國葡萄牙推薦,不過當時的葡萄牙已經掌握了從非洲好望角繞過奧斯曼帝國的航線,對于開拓新航線根本沒有需求,他只能轉而向西班牙自薦,而西班牙人雖然發現了美洲,但是美洲黃金還沒有大量開采,西班牙對于開拓新航線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就同意了麥哲倫的請求,麥哲倫可以指揮一支小小的艦隊向西的繞過美洲,試圖到達亞洲。 在那個時代,新航線的開拓都是很艱難的,茫茫大海,一望無際,很容易迷失方向,補給也成問題,隨時都會遇到各種不明情況,比如風暴,礁石,冰山甚至海盜,那時的歐洲就是充斥著對未知世界的幻想,很多都是很可怕的,船上的水手時常會集體反對開往新的地區,就連葡萄牙當年沿著非洲海岸航行開拓出一條好望角航線都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何況向西的新航線,麥哲倫剛到了美洲就遭遇背叛,整個艦隊五條船,里面有三條船反對麥哲倫,就是因為對新航線沒有信心,要不是麥哲倫下狠手,第一次環球航線就結束了。 而且應該說,麥哲倫對于新航線的看法和前輩哥倫布一樣,都是錯的,為啥呢?麥哲倫和哥倫布都有一個想法,就是認為亞洲其實和歐洲離得很近,向西比向東能更快的到達亞洲,但是他們根本沒想到中間有兩個大洋一個大陸的存在,其實從經濟角度上,那些反對者是對的,開往亞洲最經濟的還是向東,而不是向西。 當然,當時的麥哲倫不知道,他們先是好不容易繞過美洲,到達了現在的太平洋,在太平洋上,他們航行了100多天,一支風平浪靜,所以麥哲倫就高興的命名為太平洋。 這也只能說麥哲倫運氣好,平時太平洋可不會這么風平浪靜,而且就算風平浪靜,因為一支沒有到達陸地,沒有補給,麥哲倫的船隊已經沒有什么吃的了。 就在這適合,麥哲倫到達了馬里亞納群島,島上的土著發現麥哲倫一行人饑腸轆轆,就送來了糧食、水果、蔬菜,船隊對于這么好客的土著都十分驚喜,但是當土著從船上拿東西的時候他們就認為土著是強盜了。 其實土著是處于原始部落階段,所有的東西都是共享的,根本沒有什么私有的概念,他們看到船員又饑又渴就給他們食物,看到船上有東西也一樣拿著回家,而船員的看法你給我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拿我的就是強盜。 麥哲倫之死 而且就算土著不好客,或者好客不拿船隊的東西,船隊一樣會爆發沖突,為何呢?麥哲倫說到底是為了追求財富的開拓者,他開拓新航線根本不是為了實現環球航行,而是為了財富,所以在他到達菲律賓群島,基本證實了自己到達香料群島的時候,他就開始推行殖民統治,要求當地人遵從西班牙的統治,并和土著發生沖突,最終死亡。 而在麥哲倫死后,他的副手繼續向西前行,經過一年多時間,回到了西班牙,此時已經離出發已經過去了三年,這次航行首次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也給幸存者帶來了數倍的利潤,而損失是四條船,200多水手,還有麥哲倫本人。 |
|